香港觀察:香港土地不足,死了也漂泊

2015-10-06 22:04

? 人氣

香港土地珍貴。(BBC中文網)

香港土地珍貴。(BBC中文網)

香港土地珍貴,能找到一處安身之所,並不容易。港人在生要為口奔馳,為了改善生活環境,炒股炒樓,細屋搬大屋,勞心勞力。即使人死了,也不容易入土為安,富人買炒貴了的骨灰壇,普羅市民則申請政府骨灰位;但輪候須時,先在外漂泊一番,靜候安排。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生輪候公屋,離世要排骨灰壇

在生要住私樓,租買都貴。捱不住,便排隊住公屋,現有28萬人在輪候之中,須要3年多時間。港人一旦離世,如果親友難以負擔私人的墓地或骨灰壇,便要排政府或半官方的骨灰壇,排上3年也是等閒。

港人知道骨灰壇短缺,但就反對在自己區內興建骨灰壇場。由於供應不足,近年骨灰位價格比私樓的升幅不遑多讓。「我媽89歲了,早兩年到沙田寶福山想買位要7-8萬元,現在要15萬元,太貴了。」何生說,於是跑到大嶼山靠近大佛的延慶寺看看,也要5萬多元,但是那裏距離市區太遠了。

死無葬身之地?

香港每年死亡人數4萬多人,九成進行火葬,再加上土葬後「起骨」的需求,對骨灰壇有極大需求。去年和合石已推出4萬多個骨灰位,現仍有5000多個空缺,但位置不如理想。排隊上政府骨灰壇持續要等3年多,未來供應令人擔心。至於半官方性質的華人永遠墳場便有1.8萬人正在輪候旗下荃灣、將軍澳、香港仔、柴灣墳場的骨灰壇,柴灣有家族靈灰位最早由2005年排到現在,澳軍澳普通禁香區靈灰位有最早由2008年排至現在,荃灣有 6800人排普通位最早由2011年排至現在。

「先人的灰骨一旦未能排到政府位,便滯留在殯儀館、長生店或道觀裏,暫時泊在那裏,等到輪候上位。」一名從事殯儀業二十多年的張先生說,其實長生店、殯儀館等都不想暫管骨灰,先人始終是要上位安息下來。

「香港土地缺乏,殯儀館、火化場、骨灰壇、墓地、.... 每每不足,九成市民反對,連長生店、暫放骨灰,只要放在己區便一定反對,因而殯儀業難有前景。」業內人士張生說,政府擔心市民反對,連經營長生的公司名字也不能談及「殯儀」二字,店內也不能擺放壽衣、骨灰、棺木...只能向家屬提供圖片選擇。

入土為安,只有北上

香港彈丸之地,只有一成進行土葬。入土為安,非常困難。家屬要為死者土葬,一般安放於和合石墳場,七年後要把骨殖挖走。要是葬於華人永遠墳場,也不是一睡「永遠」不起的,大部分墓地十年後要續期或不接受續期。華人永遠墳場置有永久墓地,每年只有零星的重用,售價28萬元。港人身後要葬於永久墓地,機會微乎其微。

香港私價貴絕全球,一個居屋單位一平方米都要一萬港元,但仍不及一小格七吋乘八吋放置骨灰壇的價格高昂。殯儀業內人士說,由於香港欠永久墓地供應,富貴港人便選擇北上。按中國傳統,死必歸土,「死後留全屍」,親友為其做完儀式後,便即日運往內地,不少願意花上幾十萬元甚至三百多萬於深圳大鵬灣華僑墓園購地,不惜舟居勞動進行土葬。

至於窮人,死後也可獲福利支持,譬如接受綜緩人士,政府提供約13,200元的殮葬服務,包括死亡註冊費、火葬費、棺木、殯儀化妝、壽衣、靈車仵工、骨灰壇、至火葬完成領回骨灰。

提倡綠色殯儀,減少佔用土地

港府倡議綠色殯葬政策,食環署建議海上撒放骨灰、在紀念花園撒放骨灰,以及「無盡思念」網上追思服務。

由於土地缺乏,政府一度提倡進行海葬。早前業內估計是一盤新生意,但如今發現不是太受歡迎。業內人士稱,除非死者無兒無女,否則後人寧可多盡孝道,進行傳統土葬或火葬儀式。近兩年進行海上撒灰分別只有800宗。至於市民使用公眾紀念花園,近兩年每年約2,400宗。

撰稿:黃楚琪 香港自由撰稿人
責編:董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