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爾達會議規範戰後世界和平民主新秩序。中美關係在冷戰前期27年的幾個轉折,最後被尼克森外交抹上權謀與商業色彩,犧牲台灣,深刻影響至今。
習近平訪美之行,和美方的議題之一是回顧中美關係——免不了一派官話,應景而已。但是對於我們,這種回顧卻有很多經驗、教訓值得記取。所謂70年(1945~2015)就是二戰後的70年,於中國人而言,確是地覆天翻的70年。中國毋庸置疑地有了巨大進步,但是這進步付出了慘痛而巨大的代價,無論怎麼看,都與美國息息相關。本文試圖對1945~1972年的中美關係的幾個重要轉折,作一分析。
一、雅爾達精神(1945)
二戰勝利在望的1945年2月,在蘇聯克里米亞召開的蘇美英三國首腦雅爾達會議,是二戰中所有大國會議中最重要的一次,影響戰後歷史甚大。1943年11月至12月相繼召開的開羅、德黑蘭會議,中國領導人蔣介石只出席了開羅會議,參與中國戰後將收回台灣的重要決定。雅爾達會議的重點是對大戰結束後的安排,怎樣重建世界新秩序,處理戰敗國德國和日本,包括涉及領土和賠償的中國的利益和蘇聯的利益。最引世人矚目。
因此,後人對雅爾達會議有這樣的定義:列強利益分配,開啟冷戰局面,造成美蘇兩超強對世界的控制。這種界定有與事實不符及偏見成分。
1、這次會議的主旨是要徹底打敗納粹德國和日本,要求他們無條件投降。然後對德國實行分裂,由美英蘇法四國佔領。蘇聯同意德國投降後3個月出兵對日作戰。——了解二戰加於人類的慘烈浩劫,便不應該低估同盟國要迅速結束戰爭的意義。死於二戰的軍人與平民達7300萬人。
2、會議規定戰後德國實行去納粹化、日本民主化。所有獲得解放的歐洲國家實行民主選舉。非此不能徹底消滅法西斯主義。
3、蘇聯打敗日本後,獲得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中長與南滿鐵路的控制權、中國大連、旅順的租借權。會議尊重蘇聯收回1904年日俄戰爭中被損失的權益。——對於這條,並無非議之理。古今戰爭,敗者無不作出退讓,何況,打敗納粹,蘇聯的戰功與犧牲大大超過西方,直到攻克柏林。因此在雅爾達會上,史達林有主場優勢,唱了主角,蘇聯獲得東方領土與德國賠償之半數,乃是順理成章的事。
4、會議同意蘇聯要求外蒙古維持自治現狀。1945年8月蘇聯與國民政府訂友好條約,雙方同意外蒙獨立由公投決定。10月公投,100%贊成獨立。後來獲國共政府先後承認。1961年蒙古加入聯合國。——因此,對外蒙主權的爭議,涉及「民族自決權」。談不上雅爾達會議瓜分中國之說。(台灣、澎湖從日佔回歸中國,早在開羅會議已經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