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中國遊客訪日「爆買」的質變

2015-10-08 15:24

? 人氣

百貨店的營業額每年下降是日本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泡沫經濟崩潰以後的常態,不過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中國遊客「爆買」令他們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以日本4大百貨店報告的9月營業額為例,大丸·松阪屋比去年9月增加2.6%、三越伊勢丹同比增1.2%、高島屋同比增3.9%、崇光·西武同比增0.9%。各百貨店都說明,訪日外國遊客,特別是中國遊客「爆買」首飾、化妝品等帶來顯著效益,但基於6月以來中國股災為主的經濟減速影響的憂慮,各大百貨店都為國慶假期營業額捏一把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追求日貨

連日訪日中國遊客的「爆買」勢頭看來不減,百貨店生意興隆之外,新形勢是醫藥品商店興隆。但松屋百貨店說,中國遊客購物動態有點變化,「也不知與股災有沒有直接關聯,中國觀光客不如去年那樣求購高級品,他們現在更追求『日本制』產品。具體營業額還沒統計,但有可能不如去年」。

日光亞細亞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遊川和郎疑慮訪日中國遊客的行為可能最終導致政治問題。(BBC中文網)
日光亞細亞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遊川和郎疑慮訪日中國遊客的行為可能最終導致政治問題。(BBC中文網)

東京新宿某醫藥品商店,用中文標出了「日本神藥」人氣排行榜,據說參考了中國網絡上流傳「去日本不得不買的12種神藥」。店內購物的中國人朱小姐買了近10萬日元(約840美元)醫藥品,她對BBC中文網記者說:「我的朋友說很好用,介紹我買,我自己買了些,然後還有同事、朋友托我買的,我相信日本貨安全、可靠,服用起來安心,而且價格不貴」。一名香港遊客梁小姐來買牙膏,她對記者說:「香港也有賣,但價格貴都算了,好像放久了還變得較乾,種類也沒這麼多,我每次來日本都會帶幾支回去自己用或當手信(伴手禮)送人。」

日本《東洋經濟》最近發表一篇分析中國遊客「爆買」的文章說,「中國人對中國製造的不信感很強,富裕層不買國產品,就算貴也買進口貨的傾向顯著。但在中國,進口貨極為昂貴,例如在日本200日元的日貨,在中國隨便就賣到500至600左右,現在人民幣匯率再下跌,進口貨就更貴。買高價日貨不如去日本買的想法許多人都有,與其說『爆買』是一時的,不如說『爆買』存在合理性」。

危機潛伏

隨著中國遊客增多,中國人消費惡習也開始暴露並被少數主要是非主流的傳媒報導。具體包括還沒付款就打開商品包裝看或吃,在北海道因為這種糾紛,還發生中國遊客出手打店員而被捕的個案;在北海道千歲機場,中國遊客因為搭乘的香港航空誤點,哄鬧示威要求免費飲食和藥品的新聞上了日本電視新聞;在京都,一名中國遊客施展「碰瓷」技術,結果在醫院被驗證「毫無受傷」而涉嫌敲詐罪;在東京銀座,有中國遊客購買整個架子的名牌商品幾天後全部退貨,退回的商品全被拆過包裝,涉嫌仿製、假冒商品而為。

不過日本主流傳媒無論左、中、右,至今報導中國遊客的行動還是以「爆買」主流為題,基本不涉及中國遊客的惡習和惡行,但亞細亞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遊川和郎對BBC中文網記者說:「中國遊客在香港引起的嫌惡感應該讓日本借鑑和預防,香港和中國大陸是一國同胞,習性糾紛還不至於非常政治化,但日中本來就有歷史問題糾紛,現在兩國國民彼此印象也不佳,訪日中國遊客如果增加到像到香港那樣的規模,並在日本發生同樣惡習或惡行,令傳媒輿論不可忽視的話,就可能造成非常惡劣的政治影響並且惡性循環,如果日本人對訪日中國人表現出像香港人那樣的厭惡態度,中國人就難免會把這些歸咎於民族歧視,進而演變成仇視」。

撰稿: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責編:蕭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