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灣下屆總統最重要的經貿談判,也是台灣突破中國封鎖加入國際經貿組織,唯一的活路。它的名字叫「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2006年時,TPP只是包含新加坡、紐西蘭、智利與汶萊等俗稱P4的小型自由貿易區,到2008年美國加入後,才逐漸壯大。
走到今天,TPP被視為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政策之下的經貿支柱,以目前參與的12個成員國,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近4成,涵蓋全球貨品與服務貿易總額接近3成來看,若有哪個國家與這12國經貿關係密切,卻落單缺席,恐怕影響深遠。目前包括韓國、台灣、菲律賓、泰國都表達加入談判意願。
為何非要TPP?
它是貿協最高標準,台灣突破圍堵唯一活路
一樣是自由貿易協定,台灣難道不能只跟各國簽FTA(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非得簽TPP不可?其實兩者很不一樣。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曾形容,TPP是所有貿易協定「最高標準」。因為TPP不僅牽涉關稅,還有服貿、貨貿、產業競爭政策、司法管轄權及非關稅障礙。既然衝擊這麼大,台灣為何非簽不可?因為這是突破中國圍堵,唯一的活路。
台灣與中國簽訂ECFA、服貿、貨貿,在國內引起重大爭議,甚至爆發太陽花學運,但面對TPP,不論執政的國民黨或民進黨都表態爭取加入,可見朝野一致共識。
這次,TPP的主導者美國,明確表態歡迎台灣加入,包括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洪財隆、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都認為,若有老大哥美國願意相挺,台灣加入TPP的機會就比較大。
就戰略來說,台灣加入TPP這類多國的貿易組織,既可一下子與十幾個國家簽訂FTA,又可以突破中國封鎖的困境,可說一舉兩得。
為何TPP衝擊大?
光美牛進口就談不攏,後續還有法規、制度待調整
只不過,任何的貿易協定都有利有弊,日本在這次的TPP談判中,以調降牛肉進口關稅、開放稻米進口,換取汽車以及汽車零組件進入美國市場;由此來看,台灣接下來想要加入TPP第二輪的談判陣營,將會碰觸最敏感的「美牛」、「美豬」、「稻米進口」等農產品開放進口議題。
取得入門票後,更大問題還在後面。由於TPP本質上雖是一種自由貿易協定,但不同於過去的貿易協定大多只偏重在關稅調降,它還包括典章制度與檢測標準的接軌,參與國家的醫療保健、服務業、智慧財產權、數位貿易、國營事業等都會受到很嚴格的規範。
李淳表示,TPP是進階版FTA,這幾年網路、數位等虛擬交易興起,美國想推動下個世代新貿易規範,來消除新貿易形態衍生的障礙及非關稅措施的問題,若台灣要加入,藥品、文創智財保護、健保核價、國營事業規範,及環保、勞工等規定,恐怕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台灣想要加入TPP陣營,突破中國的封鎖走向世界,但是內部保守落後的法規,過於保護封閉的產業政策,勢必要做出不小的調整。過程中,一定會有弱勢產業或民眾受到損失。這中間如何權衡、如何抉擇?不僅考驗下一任總統的智慧,所有台灣人恐怕都得好好想想。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