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故事關於「舒適圈」
「藉著這趟旅行,我要拓展我的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中華一番 小當家
交換到北京的後半段適逢夏天,氣溫高達35度左右,那時有個北京女孩兒APP問我「天氣很熱,要不要去游泳?」當時我心雀躍,但因為不會游泳只能婉拒她(搥心肝!),因此我列了一個回台首要任務:學游泳!後來看到蔡康永的一篇文章:「15歲覺得游泳難於是放棄游泳,等到18歲有喜歡你的人約你去游泳時,你只能說「我不會欸」;18歲覺得英文難於是放棄英文,等到28歲遇到一個很棒但需要英文的工作,你同樣只能說「我不會欸」,人生前期越嫌麻煩,後期就越容易錯過精彩的人事物。」,因為這個際遇,讓我得以跳出原本的舒適圈戰勝過去怕水的恐懼。
人習慣處於「熟悉的人」、「有把握的事」、「不用花太多時間」的舒適圈,在圈子能過得很舒服,但會很容易錯過圈外美好的人事物;當然,這沒有好壞,一切取決於選擇。
第三個故事關於「合作力」(對,不是競爭力)
「人需要夥伴,可如果夥伴不全力配合的話也是無濟於事。」─娜美談團隊。
交換期間我曾與台、中的同學一起策劃表演活動,我看到中生絕佳的執行能力還有多次主動跟我RE表演想做好的野心;台生則有活潑的多元創意與舞台影響力。活動圓滿落幕後,我心想,如果未來不同生長背景與文化的台、中人才,若能在撇開偏見的情況下合作,一定能為世界打造不平凡,就像《灌籃高手》看似不和的流川楓與櫻木,卻在面對最強敵人山王的戰役中合作贏得勝利,未來我們缺的不是競爭力而是合作力,合作才能創造無限可能。
與台、中學生合作的經驗中,我看到雙方各有4個優點。台灣因為處於自由環境、又具備多元與傳統的文化,因此擁有極富想像力的創意及訪問兩岸三地同學都公認的人情味;而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絕佳的執行力、求勝的野心及龐大的人口規模;所以台灣、中國各有優勢,不用弱化台灣,更無需替中國造神,把握各自優勢並學習對方的強處即可。
最後,無論選擇交換去哪裡,在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跟當地的「人」接觸,「人」才是一切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前Burberry執行長艾倫茲曾說:「電腦與行動裝置是人類偉大的發明,但如果少了真實的人際互動,人心是無法進步的」,儘管當地俯拾皆美景,但充其量就是張沒有故事的美照,所以珍惜交換生涯,多和人創造連結與回憶,那會變成日後做選擇的參考依據、與他人分享的故事。
*作者為電機學士、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