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我在「渭水之丘」

2015-10-17 06:30

? 人氣

從生命史來看,蔣渭水,1891年出生於平民之家,來自基層,出入廟會之間,但天資聰穎,以第一名考進影響他一生命運的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在醫校時期,蔣渭水是個「熱血男兒」,懷有民族情愫,並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同為醫生的孫中山所展現的革命精神與主張的認同與支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先覺者們率先倡導的台灣議會請願運動,重燃蔣渭水的政治熱。他創立了台灣民族運動史上代表大同團結、文化啟蒙的「台灣文化協會」。爾後,他又成為台灣人惟一喉舌「台灣民報」的保姆,不斷批評時政、巡迴深根、數度入獄,甚至被獄友稱為「文化頭」。隨著啟蒙運動、文化運動、青年運動、學生運動和農工運動的相繼興起,這些風起雲湧使得1920年代的台灣,變成一幅全面社會運動的歷史圖像。

在這樣空前的衝擊下,我在「渭水之丘」如此懷想,具有科學精神、客觀主義、又有實踐能力的蔣渭水,面對台灣抗日戰線的多元化、衡量新的形勢,幾經波折,成立台灣史上第一個現代化政黨「台灣民眾黨」,又催生台灣第一個具有全島性的工人團體「台灣工友總聯盟」。在1920年代抗日後期,當並列為抗日四大團體的「台灣農民組合」和「新文化協會」相繼被取締,台灣民眾黨乃成為被壓迫台灣人唯一的「解放運動的總機關」。再歷經鴉片事件與霧社事件的抗爭與領導,蔣渭水變成「政治社會運動第一指導者」,民眾黨也成為總督府的眼中釘,1931年在悲壯聲中終遭禁止;五個月後,蔣渭水齎志以歿,得年不過四十。

渭水之丘終成蔣渭水先生安息之地。(作者提供)
渭水之丘終成蔣渭水先生安息之地。(作者提供)

八十四年飄忽已過,我在「渭水之丘」上懷想,遠方冷冷的海水徜徉著一個關於台灣的動人故事。我們的蔣渭水先生,「台灣的孫中山」,經過「十年如一日」的奮鬥,「出師未捷身先死」,他的遺像下寫著「忠魂充漢室」,葬禮在淒風苦雨中,從大稻埕永樂座出發,送行者不畏殖民強權的打壓與監視,匯集人氣,一步一腳印,寫下日治時代台灣人空前的大眾葬。時人稱為「台灣人之救主」。

我在「渭水之丘」懷想,漂泊八十四年的蔣渭水英靈,今天在大家一起的陪伴下,終於埋首故鄉。這是台灣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代表這代台灣人以最慎重、最虔誠的心情宣告:「渭水先生,您回家了!」迎靈之旅,雖無法臻於至善,但我們完成了家屬追念祖先的心願,地方政府盡力了、工作人員辛苦了。

在這裡,我們一起俯瞰太平洋,面對龜山島,回首來時路,經過雪谷步道,在櫻花陵園感受這地、這海、這風、這雲,這天空、這宇宙。我們一起感受到公義、平等、尊嚴與永不屈服的「蔣渭水精神」,而「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歷史跫音也在「渭水之丘」迴盪,接上台灣地氣,我心澎湃!願「蔣渭水精神」得以永久復活,守護我們的台灣,生生世世,世世生生!

後記:本文是我生平首次用充滿詩意的散文紀念蔣渭水,非常感謝石計生教授在過程中的用心協助。

(編按:蔣渭水先生過世84年,於台北三度遷葬,終於在2015年10月17日,歸葬宜蘭,還其落葉歸根,遺骨歸鄉之願。)

*作者為前監察委員,著有《蔣渭水傳》(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