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確認過,高董事長(指高啟全)會擔任我們的全球執行副總裁。」10月8日傍晚,中國十一長假結束後,《商業周刊》獨家越洋取得紫光集團發言人葉銘證實,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將擔任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與IC設計公司展訊執行長李力游、掌管惠普旗下網通伺服器公司「新華三」的于英濤並列此職位。
DRAM產業首見 人才出走提高至董座層級
這是高啟全轉赴中國消息曝光約80小時後,紫光集團首度對台灣媒體的回應,確立台灣高科技人才出走的層級,第一次提升到「董事長」,再次撩撥所有人對「紅色供應鏈」這五字咒語的緊繃神經。
高啟全,台灣DRAM產業第一人,在業界拚搏20年,他毅然轉進大陸,留下許多問號。
種種跡象看來,高啟全的兩位東家美光與台塑,對他將赴任紫光,未鼓勵、但也未多做阻撓。因撥一撥算盤,三方都有機會從中得到利益,高啟全搞不好反成為一顆「活棋」。
對台塑:替「錢坑」找出路
近兩年,DRAM產業生態整頓,僅剩三星、海力士與美光三巨頭,市況穩定,甚至時常供不應求,讓身處產業內的各廠商均能雨露均霑,也讓華亞科成為台積電以外,台灣第二間不靠財務操作,便能彌平累積虧損的公司。
但在這之前,DRAM業被譏諷為惡名昭彰的「慘業」,更是台塑集團的「錢坑」。如今雖市況好轉,但華亞科每隔約3年,便累計得花費近千億元的資本支出,對台塑集團仍是不小的負擔。
在台塑集團二代逐漸掌權,總管理處總經理王瑞瑜上任後,會不會拋開第一代包袱,透過高啟全居中牽線,將僅持有股份、實際上已不介入日常營運的華亞科股權毅然賣出,仍有待觀察。
若台塑真有意出脫,有哪些方式可避開兩岸敏感神經呢?
「現在很多人用變相做法,把廠移出去,不留在台灣……,或資產作價賣給陸資,人員用清算方式,馬上陸資重新招募,換湯不換藥就過去了。」一位熟悉購併的金融業主管分析。
對美光:助美中台談合作
目前DRAM三巨頭中,美光是唯一的非韓國廠商,卻也是最弱勢的一方。對於弱勢的美光來說,擴大進軍全球最大的DRAM需求市場——中國,已經成為扭轉情勢的一味解方。
兩岸科技業新樣貌 不只是敵人,也能是夥伴
縱觀近20年,兩岸高科技業人才的流動,高啟全其實已是第三部曲,而這三部曲,正好反映出兩岸科技實力競合的改變。
第一部曲的主角,當屬前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他所譜的,是一首行進曲,是早期專業經理人到中國科技業「墾荒」、打天下的年代。
奏起第二部曲的,是五年前,時任奇美電電視面板產品事業處協理的陳立宜。他帶著約200人團隊,出任華星光電執行副總裁,到中國正嶄露頭角的面板業找舞台。
現在,高啟全所譜的第三部曲,已從過去到對岸「墾荒」、「找舞台」,變成「打不過,不如加入它」。
雖然半導體業普遍估計,台灣仍有3到5年的優勢,但若美光與中國合作,將來台灣DRAM業的角色勢必被邊緣化。
今天出走中國的高啟全,只是奏下第三部曲的第一顆音符,無論你是否認同、是否加入,這樂章只會隨著兩岸的競合大勢持續演奏下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