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歷史上鬱金香熱潮和科網泡沫特徵明顯近似的比特幣(Bitcoin),果然從今年最高位暴挫,在今年云云下跌的各類資產中,跌幅最為明顯,自2017年高位迄今暴跌逾8成,由於早前鉅量資金已經入場,還有其他所謂「山寨幣」或替代幣(Altcoins)供應無限,一眾虛擬貨幣預料將陸續再跌、甚至打回原型,並成為泡沫歷史案例,供後人研究。
跌幅逾83% 比網路泡沫還慘
今年1月比特幣已見高位,然後持續暴跌,12月8日單日跳水逾1成,一度跌穿3,300美元,比今年高位跌逾67%,彭博引述數據指出,比特幣較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科網泡沫後的78%跌幅更巨大,自2017年12月的19,511美元的歷史高位以來,跌幅超過83%,為2017年9月以來最低,並較今年1月份的高點,蒸發了近7,300億美元市值。
筆者早於今年1月11日、加密貨幣狂潮高位時發表《比特幣狂熱幾近崩盤前夜》,文中指出:「比特幣和一眾加密貨幣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鬱金香和科網泡沫的輪迴,價格已是臨近崩盤前夜,大量財富喪失無可避免」﹑「今次狂熱很大可能一如當年荷蘭政府干預,將刺破比特幣泡沫。時間已在倒數」、「或者,就在後日」等,一語成讖。
的而且確,自2009年中本聰正式編製比特幣面世以來,這種虛擬貨幣由本來不值一毛,之後上升數十萬倍,然而本來比特幣存在所謂發行上限2100萬個,卻先後被其分裂出的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以至本身大量軟硬分叉(fork)、其他替代幣和首次代幣發行(ICOs)加入,變相成為供應無上限的貨幣,完全失去本來供應有限的賣點。
之前,全球低息之下資金充裕,在比特幣每四年供應減半,掘礦難度隨時間提高,加上大量新增礦工競爭,其他人不斷賺錢又變為驅動入市的「敘事」(narrative),造成大量新資金湧入;在全民參與下,價格狂飆,然而供應最終反轉,不斷下挫的價格,亦倒過來令市場對加密貨幣信心受損,賺錢神話破滅令新資金進場意願大減。
政府加入戰局 竟也成虛幣競爭者
而且比特幣本來存在技術限制,其原來區塊鏈(blockchain)的容量不足容納大量交易資料,導致交易延遲,限制其應用和流動性,也備受技術更新的加密貨幣、甚至本身的硬分叉(hard fork)威脅,影響其定於一尊的江湖地位;另方面,全球各國對其監管也在加強,乃至國際貨幣基金(IMF)也在呼籲各國研究發行數字貨幣,令虛擬貨幣更添壓力。
IMF總裁拉加德建議,全球央行應該考慮發行數碼貨幣,以免在欠缺監管下,成為騙徒及洗黑錢者的工具,變相以此取代加密幣。她指,中國、加拿大、瑞典及烏拉圭央行均有考慮向公眾發行數碼貨幣的計劃。若數碼貨幣得到政府的支持,可以國家支持的代幣形式出現,亦可通過直接在中央銀行持有的帳戶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