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積電赴陸設廠的警示

2015-10-26 05:50

? 人氣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主持台積電法說會。(資料照/余志偉攝)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主持台積電法說會。(資料照/余志偉攝)

大陸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片消費市場,2013年進口數量超越原油,成為進口金額最大商品,貿易逆差達1,441億美元。為擺脫對外以賴度,大陸十二五規劃投入大量資金推動晶片國產化,並升至國家安全高度,形成恐怖紅色供應鏈向臺步步進逼,威脅臺灣最核心的半導體產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雖然大陸在規模及技術水準有顯著提升,但過度仰賴進口情況未能改善,在潛在龐大市場商機考量下,全世界半導體大廠紛紛登陸投資建廠,而我國卻礙於兩岸政治因素,對赴陸投資設下嚴格法規限制,我國半導體廠商僅得以參股、合資等方式赴陸興建12吋晶圓廠,若欲獨資僅能興建8吋晶圓廠以下,登陸技術遠落後於與現今主流12吋晶圓廠,該限制使半導體廠擔憂將喪失進駐大陸市場先機,在其他競爭大廠進駐壓力下,我國半導體龍頭臺積電於去(103)年起便積極向政府爭取放寬限制,經濟部始於今(104)年於9月4日公告修正法規,讓臺積電12吋晶圓廠得以獨資方式登陸。

依「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禁止類製造業產品項目」法規,原本限制獨資赴陸投資晶圓廠僅能8吋以下晶圓廠,12吋晶圓廠則須以合資參股方式,修正後讓大廠可以獨資方式設立12吋晶圓廠,並施以總量管制(以3座限),且規定廠商赴陸設廠之製程技術須落後在臺製程技術一個世代以上等,以有效來保障半導體最先進製程技術仍保留在臺灣,且不會因為赴陸投資影響臺灣員工權益。

大陸為提升半導體產業技術,多年來積極拉攏臺積電赴陸投資,不斷以提供土地、租稅、融資等優惠措施誘拉,甚至不惜以採購政策對臺積電施壓,暗示大陸未來將只採用當地設廠製造之產品,若不在陸投資、製造,將喪失大陸客戶等以政逼商做法,以政逼商作法壓迫臺積電同意赴陸,惟臺積電為避免製程技術外流,堅持須以獨資方式設廠,因此透過各種管道向政府爭取解除限制,經濟部在考量大陸龐大內需市場,臺積電競爭對手包括韓國三星電子、美商英特爾、格羅方德等均為搶佔市場而紛赴陸投資設廠,大陸採購規範強制要求本土服務,及國際匯兌等因素下同意解除限制,並訂下法規確保我國半導體產業相對於大陸的優勢,並適時提供業者研發或技術的轉型或升級所需資源,讓臺積電於在大陸的第一座12吋廠落腳南京,讓臺灣企業將大陸崛起之威脅成功轉型為商機。

從2014太陽花學運至反服貿議題中,顯示我國政經濟產業發展受控民粹,民進黨及臺聯黨等政黨為反對晶圓廠赴陸設廠,號召群眾走上街頭,挾民粹力量影響政府半導體政策。雖我國政府目前已解除限制,惟2016年新政局將牽動兩岸的經濟活動發展,民進黨若再次取得執政權並基於意識型態及反商情結,以國家安全之名管制晶圓廠赴大陸投資,恐使我國半導體產商喪失赴陸商機。2016年總統大選後,大陸半導體崛起是福是禍,端看民進黨重新執政後是否會延續馬英九當局的兩岸經貿政策。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