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一把」跨入太陽能領域 台積電最終選擇離開紅海

2015-08-25 17:58

? 人氣

經營六年未果的台積太陽能公司,基於長期經濟效益考量,最終只能無奈收廠。

經營六年未果的台積太陽能公司,基於長期經濟效益考量,最終只能無奈收廠。

6年前,張忠謀決定「賭一把」跨入太陽能領域;但經營六年未果的台積太陽能公司,終究基於長期經濟效益考量,只能無奈收廠,台積電選擇全面退出太陽能領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09年,時已卸任的前台積電執行長張忠謀,回任重擔執行長一職,在晶圓代工業界風雲變色之際,張決定親掌兵符,並跨足能源新事業,力圖台灣太陽能龍頭寶座。

同年,IBM、三星、國際晶圓等國際大廠,意圖挖角台積電高層的傳言喧囂塵上,再加上時任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推行較為嚴格的PMD(績效考核制度),直接裁減考績倒數5%的員工,引發公司內部員工議論,外部形象受損;眼看親手打造的科技王國動盪下滑,張忠謀重出江湖、再掌大權。

原執行長蔡力行,被指派為台積電新事業組織總經理,主管台積公司新開發的兩大事業,太陽能(solar energy)與固態照明(LED)。時傳台積電將大舉收購太陽能公司;同年12月,台積電斥資62億新台幣,以每股82.7元,認購台灣太陽能大廠茂迪7352萬股份,取得20%的股權,台積電成為茂迪最大的股東;隔年六月,蔡力行也挾帶豐厚銀彈,入股高效能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開發商Stion,斥資5000萬美元(約16億台幣),成為占Stion 21%的大股東。

2011年8月,台積電新事業組織正式切割成兩家子公司,台積太陽能與台積固態照明。以如此資本和規劃而論,張忠謀是把原台積電高層人士,如前執行長蔡力行、前資材暨風險管理副總張秉衡(後出任迪茂執行長)等人,從母公司派往子公司另起爐灶,兼顧整頓軍心與開發能源產業。

據天下雜誌報導,張忠謀表示,重掌兵符之際,台積電成長趨緩,希望能以太陽能與LED這兩個項目帶動刺激。張也坦然指出,這個決定帶有「賭一把」的成分。

2011年9月,台積電薄膜太陽能技術研發中心,位於台中廠房的動土儀式上,蔡力行也說,心中只有「從零開始,戒慎恐懼」;連同造價近八十億台幣的技研中心,張忠謀的太陽能事業規模已超過一百五十億,無疑是當時台積電最大的新事業投資。但毫無經驗的台積太陽能,要在德國技術與美國重稅的擠壓,還有中國大陸已經占盡大部份矽晶太陽能市場的壓力下發展,困難程度猶如披荊斬棘。

效能轉換,是太陽能源事業的關鍵。蔡力行在研發初期,宣稱要在三年之內,讓太陽能模組的效能提高至14%;但一間德國研究機構ZSW,卻在同年七月公布,已經掌握在1平方公分的模組中,轉換效率高達21.3%的技術。此技術在多重轉賣之後,落至德國大廠曼茲手中,而曼茲在台灣已經有固定的面板客戶。換言之,台積太陽能在立足之初,就已經被外國大廠遙遙領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