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近期推出提振消費方案,將在節能家電、手機網路、旅遊和網購的消費方面提供補助。按照政院的說法,此方案的經費達40.8億,估計GDP將可增加154億,貢獻GDP成長0.1%。但如此治標不治本的手法,讓人看起來,只是帳面上的乾坤『小』挪移。
假使政院所推出的刺激消費方案,能讓消費者掏出比原本預計更多的錢,或創造出持續拉高消費的風潮,那麼這樣的方案才有真正提振經濟的效果。然而,檢視這40.8億的小額補助內容,並不會讓沒有意願在這四類消費的人,增加太多消費的意願,卻只是讓原本預計消費的人,提早一些時間消費,來享受政府的補助,也就是由其他納稅人幫忙分擔。
這也就是說,用40.8億來讓GDP增加154億,但將來可能就會減少了154億的政府支出和消費,GDP就減少了154億。政院現在推出這種效益不高的刺激方案,就是把將來的GDP增長移到現在,並把錢從沒花在這四類消費的納稅人手中,移到花錢消費的人身上。這種帳面上的移轉,不但沒有成效,還造成不公平和財政惡化的現象。
台灣面臨經濟成長的問題,一方面是由於全球復甦疲弱,一方面是產業轉型不順。這些困境當然不是短期能夠解決的,而政院想要現在推出短期刺激方案,不管是不是為了選舉,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今次所推的方案,在規模上,勢必無法促進消費的真正增長。在效益上,也無法讓真實的GDP增長大於投入的成本。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此項刺激方案只是使出乾坤『小』挪移的伎倆而已。
簡而言之,政院現在所做的事,就是把未來政府的GDP增長拿來現在用,把其他納稅人的錢補助在另一群人的身上。台灣經濟如果要持續成長的話,實在應該擺脫這種可笑的政策和伎倆。
*作者為經濟小說作者,曾出版《肯恩斯城邦:穿越時空的經濟學之旅》,2000年開始投身於金融界,曾任職美林私人銀行,擔任首席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