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屬建制派的香港立法會議員鐘國斌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認為,這種解釋方法可消除對方疑慮。他指,一般美國國會議員可能不明白法庭當時取消議員議席的情況,「如果我們全面去解釋,讓他們理解情況,就沒有問題了」。
獨立關稅區為甚麼引人關注
獨立關稅區(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又譯單獨關稅區)最初的出現,其實是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即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前身)制定時,希望為未獲得獨立的殖民地政府而設置,令它們除了政治以外,在經濟上有自主權。
起初,關稅暨貿易總協定有30多個非主權政治實體,但後來,多個殖民地國家相繼獨立,現在世貿餘下的獨立關稅區只有台澎金馬、香港、澳門和歐盟。
加入世貿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國際規則和條約,具有約束力外,也是一個相對性的保障,例如發生貿易摩擦時,可以透過世貿進行仲裁,不過面對中美較大規模的貿易戰,世貿就顯得有點無牙老虎。
在「一國兩制」下,廣義上來說,香港只有外交及國防事務由中國直接管理,香港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國際組織,在經貿層面,香港可以自行與其他國家商討雙邊合作,所以順理成章,香港也是世界貿易組織一個非主權國成員,國際社會普遍承認香港在經濟上的獨立地位,法律、稅務事宜等,也與中國大陸有所分別。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世貿規定成員需要在對外貿易關係和參與WTO事務上享有「完全的自治權」,不得受到所屬國家的干涉才能夠保持成員身份,意味著一旦中國政府在經貿層面施以「干預」,世貿有權取消香港的成員身份。
在2001年中國入世前,香港起了重要作用,成為外資進入大陸市場的重要渠道。但現在,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物流、航運與世界接軌,某程度上,香港中間人的地位正在減弱,剩下來的最主要是金融,因為中國尚未完全開放其金融體系,相對地香港有較為完善的金融體系,港元亦與美元掛勾,貨幣穩定性較強。
目前中國、美國互相制定的關稅措施,因為香港是獨立關稅區,香港的進出口產品並不受到直接影響,即是香港入口到美國的農產品、科技產品不會被徵稅。
骨牌效應
如果美國不再把香港視為獨立關稅區,對中國實施的關稅措施,將同樣適用於香港,香港向美國出口的貨物就會變得昂貴,而如果美國政府採納今次國會報告,則會對科技出口加以限制,亦會打擊香港近來希望發展科技城市的決心。
但有分析指出,美國要打擊香港這個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的地方,沒有甚麼好處,香港本身是美國第9大出口市場、第6大農產品市場,2017年,美國對港貿易盈餘達326億美元。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在這一利誘下,美國不會想輕易影響到這筆生意而在貿易戰中打香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