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傳統24節氣中的「立冬」,而中國海關總署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對外貿易的確寒意逼人。10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3.6%,降幅較上月擴大;進口降幅更高達16%,繼續保持在兩位數。當月貿易順差3932.2億元,擴大40.2%。業界人士認為,外需疲軟仍是對外貿易走低的主要原因。
出口下降3.6%,進口下降16%
中國商務部日前發布的報告認為,「綜合考慮,預計2015年全年中國出口規模將基本與上年持平,全年進口將呈現較大幅度下降,並拖累總體進出口出現下降」。
今年前10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9.93兆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1%。其中,出口11.46兆元,下降2%;進口8.47兆元,下降15.2%;貿易順差2.99兆元,擴大75.3%。
世界經濟復甦力道明顯減弱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甦力道明顯減弱,而全球貿易下滑較宏觀經濟更為嚴重。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下降0.7%。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進出口出現回落在所難免。
作為觀察中國外貿晴雨的窗口,日前閉幕的第11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總體運行平穩,但與會採購商人數和成交均有所下滑,顯示外需形勢確實比較嚴峻。
「中國製造」傳統優勢明顯削弱
除了不利的外部因素,出口下滑也與中國外貿進入轉型升級期有關。據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中國製造」傳統優勢在國內綜合成本攀升、周邊新興經濟體追趕的雙重壓力下明顯削弱,而新的國際競爭力尚未完全形成。
他認為,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放緩以及在歐美市佔率下滑方面。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服裝、紡織品、鞋類、傢具、塑膠製品、箱包以及玩具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2.5%,降幅大於出口整體。
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看來,去年下半年各月出口金額均在2000億美元以上,較高的基數也拉低了出口較去年同期增速。
進口方面,他分析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加工貿易出口走低,以及由國內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帶來的傳統進口需求轉弱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10月份進口繼續低位運行。10月份原油、糧食、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鐵礦砂、煤、鋼材進口量減少,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普遍下跌。
外需疲弱、內需不振,中國外貿形勢依然嚴峻
第四季是中國外貿傳統旺季,未來進出口走勢如何?商務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四季度中國所面臨的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外需疲弱、內需不振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共同影響中國外貿成長。」
業界專家分析,當前全球需求不足局面沒有明顯好轉。世貿組織已連續下調全球貿易增速預期值,預計今年和明年全球貿易額分別將僅成長2.8%和3.9%,並不排除繼續下調的可能性。
10月份海關總署編製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2.8,較9月下滑1.2,此前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公布的製造業PMI數據也顯示,10月出口訂單指數從上月的47.9%降至47.4%,顯示歐美感恩節、聖誕節等季節性需求帶來的出口提振效應正逐漸趨弱。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日前表示,商務、海關、稅務、質檢等部門大力支持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尤其在支持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三大模式創新方面,採取了便利通關、退稅、外匯管理等一系列新措施,已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