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往往有一個特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部分側翼團體的領導為了提高能見度,總喜歡提一些偏激不可行的兩岸意識形態,但總不能好好的討論一個政策適合施行與否。這些人士秉持著「非我黨派,不是賣台,就是改革絆腳石」的精神,以緊迫盯人的態度去詢問他人台灣價值是否滿分。為了贏得選舉,振臂高呼自己的意識形態是真理的一方,然後讓政治在空泛的高空議題間轉個不停,毫不前進,活像個現代版麥卡錫。
麥卡錫是美國已故的參議員,曾打著反共的旗號,在1950年代主導了一場被後人稱為「紅色恐慌」(red scare)或是「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的反共獵巫行動。1952年,麥卡錫利用國會議員的調查權進行數以百計的調查活動,並召開多次聽證會、傳喚大量嫌疑人,逼問對方「你是不是共產黨員?」、「你是否同情共產主義?」,而且許多情況下,僅僅是因為被調查或傳喚就足以使一個人被開除,搞得人人自危,惶惶終日。 無獨有偶,本次台灣的選舉也有相當類似的情況。(Schrecker (2002),pp.63-64)
在北臺灣,你是否有「台灣價值」成了逼迫他人表態的利劍;在南臺灣,「中共同路人」成了抨擊一個候選人最常見的武器。非常遺憾,政客們總是學不到教訓。2008年、2012年國民黨在大選的勝利,被許多「民調專家」認為是國民黨兩岸政策的得分,是「九二共識」的勝利;2016年民進黨成功拿下政權,又認為是進步價值戰勝了「萬惡的黨國體制」;2018年的選舉民進黨再次潰不成軍,國民黨又解讀成台灣人選擇了中國大陸。然而我們是否應該覺醒,台北、桃園、基隆市的選舉都讓我們知道,原來「台灣價值」不是簡單的統與獨,「清廉、勤政、愛鄉土」與看得到的政績才有它的市場。台灣的選民要的不是統與獨的選擇題,而是切身感受的生活題。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就是我們要的價值。
當然,我們很高興看到兩大黨內都有反省的聲音。民進黨的代理黨主席林右昌先生一句「台灣人已經不欠民進黨了」躍上了各大新聞媒體版面;國民黨內亦有立委蔣萬安等人強調,不應自以為是國民黨路線的勝利,而更應注重黨內的改造。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對台灣前途與未來國家的想像有更多的討論,然而若是像麥卡錫這樣「對凡是異議、批評者打擊的狀況」層出不窮,將是民主政治最大的悲哀。正如美國總統杜魯門寫道的:「在自由的國度,我們因人犯罪而對其懲罰,而不是因他們的成見而施刑」(Truman,Harry S.Veto of the Internal Security Bill. Truman Presidential Museum and library. September 1950 [2006-08-07] ),我們衷心的盼望理性討論的聲音能在台灣深根茁壯,屆時意識形態將不再是綁架台灣的偽命題。
*作者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