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需治療」的絕症到「和平共處」的慢性病
話雖如此,2016年衛福部宣布將免疫療法列為肺腺癌等非小細胞肺癌常規治療方式以來,仍令不少過去對肺癌末期患者治療束手的醫師,為之士氣大振。
黃俊耀就說,20多年前當他還是名醫學院學生的時候,針對肺癌末期治療,多數教授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肺癌末期原則上根本無須治療,因為就算勉強用上當時最後一線的治療武器─化療,患者平均存活期也只有4到8個月,不但治療效果有限,患者進入倒數的有限生命,還將因各種兇猛的副作用而受盡折磨。
直到21世紀標靶藥物上市,終於為肺癌末期患者晦暗的預後開啟了曙光,尤其標靶治療不但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患者平均存活期可延長至2年,部分反應特佳的個案,存活期甚至可達5~10年以上。醫療科技發展至此,癌症已有機會被視為一種可與患者和平共處的慢性病,而非絕症。
但是,隨著肺癌患者有逐年年輕化的趨勢,對於人生尚有許多心願未能實現的患者來說,5~10年存活期已無法滿足他們;又標靶治療有基因型別限制,並非每名患者都適用,在在都為免疫療法的研發上市,埋下了契機。
黃俊耀說,3年多來,他已在國內臨床使用免疫療法累積治療了近百名肺癌患者,其中包括完全無法使用標靶藥物,或經一段治療時間出現抗藥性的患者。臨床發現,多數患者無論單用免疫療法,或合併使用化療,都能獲得不錯的治療效果;且難得的是,免疫療法出現副作用的比例及強度,均比化療少,影響所及,患者在與癌細胞奮戰的過程中,生活品質也可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