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併購矽品案正上演續篇,矽品組成「復仇者聯盟」的抗日陣線,周六也有超過3000名矽品員工與眷屬北上遊行,抗議日月光的併購,並要求政府重審日月光收購說明書等。
坦白說,矽品組抗日陣線也罷,因為這還算是依照資本市場邏輯與遊戲規則;但發動員工遊行,就有點離譜,看遊行標語,更讓人嚇傻─反併購、保飯碗、護矽品等標語也罷,竟然還出現「支持真正台灣人」標語,簡直是把資本市場玩成民粹,令人搖頭。
對如何抵抗、反制惡意併購,各種「教科書」大概寫了近十種方式,從什麼毒藥丸、股份回購、引進白衣騎士、反收購、法律戰等方式都有,但全世界沒有一個上市掛牌公司是用這種員工遊行、抗議的民粹方式抵抗併購。
日月光在8月21日發動公開收購矽品25%股權,雖然矽品找來鴻海當「白衣騎士」,以換股方式策略聯盟,但因作法被外資認為有「公司治理風險」,臨時股東會未通過調高資本額案,讓矽品和鴻海的策略聯盟無望。現在矽品則是成立一家焱元投資公司,號召聯電、京元電及矽格等友好企業投資,目標是籌措100億台幣來投資國內半導體業,目前資金已逐步到位。
雖然矽品說焱元投資是以台灣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產業鏈和上市櫃公司為投資標的,投資的標的說要團隊成立後再討論規劃;但市場的看法則是焱元擺明了是幫矽品董事長林文伯「保駕護航」而來,選到最後多半是認為矽品是最佳投資標的。以矽品目前公司派持股有18%左右,加上這百億資金投入可再買8%左右的矽品股權,確實堪與日月光的25%一搏。
矽品這種以公司的資金─也就是所有投資股東的錢,成立投資公司,再回頭買進持有公司股權、以便捍衛公司派經營權的作法,在國內上市公司中算是常見。雖是有爭議,但至少還算是勉強合乎資本市場規則。
但員工上街頭遊行抗議併購,就真讓人搖頭。如果員工不是公司「動員」,真是志願出面挺公司派,其表達意見的自由是該尊重。但遊行中矽品自救會表示,「日月光屢次表達純財務投資,卻於公開收購期結束後不斷干涉矽品經營」,就不知從何說起。日月光完成收購,手上拿了矽品25%股權,但現在尚無董監事席位,到底是要如何「不斷干涉矽品經營」?
這宗號稱國內首起上市公司員工上街頭,抗議反對併購的案例,如果真能起了「積極有效」的作用,讓金管會重審日月光的收購說明書並卡死日月光的收購,台灣的資本市場在外資及全球投資人心中,大概又要再次大打個折扣。因為,這代表台灣資本市場是依照民粹而非法令制度在運作,這種資本市場誰敢來?
惡意併購確實有許多「污名」,直覺上就是「強奪他人財產」;一些惡意併購者成功併購後,往往不是為了經營公司,而是要把公司分拆賣掉以獲利;而對員工─特別是高階管理者而言,公司被惡意併購後,往往面臨裁員、減薪、失業的風險,因此也不歡迎惡意併購。
但惡意併購也是現代資本市場必須存在與接受的遊戲,因為它同時存有加速產業合併、提高產業效率、增加市場活力等作用。過去也出現過不少惡意併購的正面案例─如20年前IBM突擊蓮花(LOTUS)、發動惡意併購戰的經典案例,完成併購後,最後是蓮花持續成長、得到更多資源支撐,而IBM也藉此成功轉型。
矽品公司派抵抗日月光的手法,在市場上頗有爭議,因為外界的感覺是林文伯把保住自己經營權,看得遠比其它股東權益重要;外資那句「有公司治理風險」的評語,算是對林文伯作為下的嚴厲評價。林文伯要繼續「抗日」,沒問題,但該多用合乎資本市場邏輯與規則的手法,少用小手段、更別搞民粹,或許,這樣還能贏回一些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