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教授孔傑榮:馬習會影響美國對東亞安全關切

2015-11-17 15:57

? 人氣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Alan Cohen),在《外交政策》雜誌發表對馬習會看法。(取自NYU School of Law Youtube頻道)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Alan Cohen),在《外交政策》雜誌發表對馬習會看法。(取自NYU School of Law Youtube頻道)

《外交政策》雜誌日前刊登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Alan Cohen)對馬習會看法。文章中提到,要評估馬習會對台美中三角關係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但馬習會已經開始對台灣公眾輿論、兩岸關係前景以及美國對東亞安全的關切產生顯著影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影響程度有限 不足以改變選舉走向

孔傑榮表示,對於台灣2016選舉而言,這次馬習會賦予兩岸關係更重要的地位,也在某種程度上轉移選民對國內議題的關心,甚至可能提振國民黨政治前景,但程度有限,不足以改變選舉走向。

孔傑榮認為,這次會面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灣人民說的「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這樣的民族意識激起不斷擴張的台灣國家意識。孔傑榮指出,習近平的修辭對大部分台灣人而言適得其反,反而讓台人更清楚意識到台灣與中國間的歷史差異。

至於對中國影響,孔傑榮則認為,對當地輿論影響難以評估。他表示,這次會面未能對自由理念直言不諱,但中國的信息監管清楚提醒人民:自由並不存在,大多數中國人無法毫無限制地接觸台灣的新聞與觀點,只能接收中國當局灌輸的內容。

《外交政策》雜誌日前刊登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Alan Cohen)對馬習會看法,文章中提到,但馬習會已經開始對台灣公眾輿論、兩岸關係前景以及美國對東亞安全的關切產生顯著影響。(取自foreignpolicy.com網站)
《外交政策》雜誌日前刊登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Alan Cohen)對馬習會看法,文章中提到,但馬習會已經開始對台灣公眾輿論、兩岸關係前景以及美國對東亞安全的關切產生顯著影響。(取自foreignpolicy.com網站)

馬親自上陣記者會 比起習近平好 

但孔傑榮也說,中國當局這樣的行為,會引起部分知識份子因為了解馬習會內容的權力遭剝奪而感到憤怒。孔傑榮說,比起馬英九親自上陣召開記者會,習近平則拒絕出席,由下屬代為發言,且只回答3個輕而易舉的問題。

孔傑榮認為,這次馬習會對兩岸關係帶來有利影響,但並不是強化馬英九在過去七年來採取的和解政策的影響力,而是限制這些政策在馬卸任之後可能出現的退化程度,因為這次會面提供一個兩岸高層交流渠道,未來如果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如其勝選,他也能透過這個橋樑與習會面。

但孔傑榮指出,蔡英文就算當選,這次馬習會也不會讓蔡習會很快成為現實,因為接受最新版本「一個中國」原則,對蔡而言成本太高。但孔傑榮建議,蔡英文掌權之後,仍然應努力促成下一次的兩岸領導人會議——但不以接受任何諸如「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要求為條件。

雖然認為馬習會對兩岸關係帶來有利影響,但孔傑榮也提醒,臺灣政府應保持警惕和獨立的判斷力,在面對中國對南海主張時,規劃自己的方向,正如它在中國與日本在中國東海的糾紛中的表現一樣。

中共降低美影響力 美國勢必反擊

孔傑榮並提到,馬習會讓美國意識到,台灣與兩岸發展,甚至是未來選舉的重要性。孔傑榮說,對於習近平試圖在臺灣問題中排除美國,以及更廣泛地降低美國在亞洲影響力的念頭,美國政府無疑地將會反擊。如果民進黨如同預料一般贏得選舉,我們也可以預期美國將進一步努力預防兩岸關係惡化。

孔傑榮最後表示,希望美國人民除了充分意識到中國崛起,對於臺灣在過去一代完成的巨大進步也有所瞭解。他說,聰明的政治策略和友善的姿態顯然使馬英九在習近平和新加坡東道主面前,不刻意誇耀臺灣在這方面的成就,但臺灣這一代的安全取決於美國人民和他們的政治家、官員對這個島嶼未來發展的支持,而臺灣自身的民主成就,是遊說美國持續支持最有說服力的理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