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出爐,不出意料,不待社會批評,黨內已罵聲四起,相較於民進黨,國民黨除了給外界保守、穩定的印象之外,另一優勢印象就是「人才多」,然而,從這次的名單來看,不只專業代表性不足,也暴露出過去執政8年的最大問題,只有折損人才,而沒栽培出人才。
每逢討論不分區立委名單,就一定要提一下不分區立委設計的原意,立委分為區域與不分區,區域代表部分地區選民的利益,自然是每個選區各有不同,不分區代表的就是全國性的利益,在合議制的立法院經過多方討論與折衝,決定出一個最大公約數。
既然如此,專業的代表性就很重要,看看國民黨推出的人選,曾銘宗的財經金融專業背景,加上政務官的經驗,肯定可以立即進入狀況,陳宜民、柯志恩在專業領域上的表現,也給外界很大的期待,不過,許毓仁和林麗蟬不是不好,但專業代表性呢?
在有限的專業代表席次上,找尋「即戰力」似乎是比較可行的路。國民黨內已培養出長期關心新移民領域的徐中雄,也有區域立委的淬煉與中央、地方政務官的歷練,在國民黨窮途潦倒的此刻,有這樣政治與專業兼具的「即戰力」,卻晾在一旁?
更重要的是,國民黨第八屆的不分區專業立委,進到立法院好像「由你玩四年」,很多人水土不服,但不見國民黨有提供奧援,甚至發生專業背景進不了專業委員會的狀況,更不論專業被霸凌的情況,專業聲音被忽視的問題十分嚴重。
讓更多的專業代表進到立法院,本來就是不分區立委制度設計的初衷,一個負責任的政黨,提出不分區立委的名單時,難道不用告訴社會大眾,如何避免再發生類似的狀況,而不只是一廂情願認為換了另一批專業代表進來,就以為可以粉飾太平,過去都一筆勾銷。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攤開,有專業代表、有人才培養,朱立倫延續馬金建立的制度,讓專業代表掛帥,後面才是一連串的人才儲訓班,政治本來就是妥協的藝術,讓2018年、2020年的戰將列名不分區,也無可厚非,頂多就只是少了為黨辯護的戰將。
只是,既然這份名單的設計看起來都合乎社會對不分區立委的期待與認知,那為何這份名單會被罵得一無是處,甚至被評為「史上最爛名單」?
來看看政治組的名單,桃園吳志揚、花蓮徐榛蔚、雲林張麗善,這些都有一戰的實力。但是,黃昭順是以腳傷放棄立委連任的黨務高層,也曾參選高雄市長也大敗,高居不分區第七名,如何服眾?
再者,找一個早遠離基層與立院運作的曾永權回鍋,美其名要借重立院運作專業,但國民黨的立院戰力向來以積弱不振出名,曾永權有何獨到之處?倒不如換一個同樣屏東出身且具專業背景的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未來不僅可以監督行政院,還可以參選屏東。
回到不分區設計的初衷,國民黨重返執政8年,雖然執政成績未盡如人意,但政務官與立院系統理應也不是沒有專業的「即戰力」人才,但正式出爐的不分區名單,資深立委退潮,也不見政務系統湧入,等於宣告國民黨8年的人才培養是停滯、空轉。
不分區立委名單僧多粥少,本來就不可能讓大家滿意,但也不能輕忽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嚴重性,否則只會流失更多的選票,也無助提升國會的專業性與扭轉社會對國會的負面形象。套句時下最流行的造句:「你有在乎制度設計的感受嗎?沒有。因為你只想到跟民進黨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