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強人總統「送上審判台」
上任之初,金泳三標榜清廉與肅貪,消滅軍方派閥,強力追究官僚的腐敗行徑,併力促公職人員財產透明化,同時以「緊急命令」方式公告實行金融實名制,以杜絕逃稅及不法資金於地下流動,這讓他當時獲得8到9成的極高支持率。
但執政中後期,金泳三政府人員弊案頻傳,最後連自己的次子金賢哲也捲入其中,民意開始下探。
為轉移民心,金泳三強勢提出「導正歷史運動」,指示制定特別法,成立特別偵查本部,追究全斗煥與盧泰愚在1979年發動政變後的叛亂、謀殺與貪污罪嫌,迫使兩人出面受審,最終遭求處重刑,後得特赦。
對朝關係緊張
在對朝政策上,金泳三政府顯得反覆。90年代前半期,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希望透過與朝鮮對話的方式解決核武問題,金泳三卻強硬表示:「不會與擁核集團對話。」
而原本在1994年,金泳三與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約定將舉行領袖會談,不久卻因金日成逝世而作罷。隨後韓朝因核武問題而陷入緊張,朝方官員甚至曾揚言「將首爾變成火海」,局勢曾一觸即發。
招引經濟危機而黯然卸任
就任期間,金泳三還打出「世界化」口號,希望藉開放國內市場,促進國家事業民營化、經濟自由化的方式,讓韓國能在全球競爭中實現成長。1996年,韓國政治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躍入先進國家之列,這普遍被認為是金泳三的顯著政績。
但躁進推動經濟成長同時,金泳三政府疏忽強化金融監管及開放市場的配套措施,放任銀行借入外債並低利貸款給財閥。財閥不斷擴張事業版圖,卻因成效低落而虧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當下,政府也無法及時應變,韓國的遊資突被抽離,銀行與企業相繼倒閉,造成國家經濟瞬時崩盤的悲劇。
巧合的是,18年前的這天,正是經濟陷入破敗谷底之時,韓國政府公開宣佈要求國際貨幣基金(IMF)提供紓困援助的日子,不少中生代韓國民眾而言,這是國家的恥辱。
當天,金泳三在電視演說中道:「作為總統,對於各位國民,我只有感到慚愧的份」、「比起要歸咎於何人或問責,我們所有人現在應要勒緊褲帶,共同分擔痛苦,站出來克服危機」。此時,金泳三隻剩3個月任期,支持率僅剩8%,最後不光彩地卸任總統職位。
領導反獨裁抗爭、清算軍政獨裁之過,讓金泳三獲得好評;但政治上屢次「變節」及失策招引經濟危機,也使他承受沉重批判。
(責編: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