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油工會決定對中油董事長戴謙行使「不信任投票」,號稱是國營事業史上首次,原因是不滿戴謙管理風格;不論投票結果如何,或甚至票未投就被「搓掉」,戴謙成為這種「史上首次」,都已經是顏面無光了,對不惜破格用戴謙的蔡政府而言,對其用人術、是否有知人之明,更是打了幾個耳光。
雖然媒體以「罷免案」名之,但實際上中油工會這項對董事長的「不信任投票」既非罷免案、更無法律地位,投票結果即使通過對其不信任案,也只能供經濟部、行政院的「長官們」參考,長官們如果依然挺戴謙到底,工會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不過,蔡政府不宜只以法律觀點看待此事,認為投票結果毫無影響、不必理會;因為這個「史上首次」背後顯示的意義,才更是問題所在、更值得政府警惕。
工會提出不信任投票案,理由是戴謙的管理風格,其實指的就是其外行領導專業,工會認為他除了搞中油自有品牌電池、簽一堆MOU外,對中油石化、煉製的本業完全不懂,根本沒進入狀況;此外,澎湖油庫漏油、95無鉛「退一送一」處理得很糟糕,又任由自己人搞小圈圈,決策封閉。
國營事業董事長的任命,原本就是有政治任命的性質,但外界一般期待的是:即使不是全然的本行專業出身,但也要有一定的關聯,這點號稱「養鴨博士」出身、一輩子在學界搞畜牧的戴謙,職業生涯明確與石化、甚至企業經營毫無關聯。退從一步要求,至少希望政治任命的董事長能知人善用、儘快進入情況,從工會對戴謙的批評來看,顯然這點戴謙也未能作到,最後才會慘遭工會提不信任案。
回頭看蔡政府的這個人事案,確實也讓外界摸不著頭緒;同樣是政治任命的陳金德為大停電負責去職後,蔡政府未能尋找專業、能力俱合格者,反而找來年紀已68歲的「畜牧專家」來,甚至為其不惜修改法令,拿掉「68歲的天花板」;或許,戴謙曾在扁政府時期擔任過南科管理局長、國科會副主委等職務,讓蔡政府視其為「自己人」而修法破格任命;但表現欠佳、內部爭議多,結果反而讓蔡政府再受傷。
政權更替之際,可供新執政者分配大大小的位置至少有數千個,有些位置可能無關緊要、影響甚小,就拿去政治酬庸也罷;但有些職位不但影響重大而且眾所矚目,找錯人就是幫自己找麻煩,負面效應一定會回饋到自己身上。撇開政務官不談,公營事業中的行庫、經濟部下的國營事業向來影響大、關注度高,特別是中油、台電更是重中之重,過去號稱是要「總統點頭」決定人選的職位,蔡政府硬是找來年紀大、完全外行的人選接中油,就註定承擔其結果。工會對戴謙的不信任投票,對綠營的衝擊雖然不如「205萬實習生」一樣大、也不像「表姐董事長」一般戲劇化,但也必然侵蝕對蔡政府的信任度。
中油1946年成立至今已超過70年,台灣石化產業既有悠久歷史又是最大的產業之一,金融產業也同樣是歷史久遠又龐大、從業人員眾多,外界很難理解更難相信,如此龐大又歷史悠久的石化與金融產業,竟然找不到一個人才去接中油、台灣金聯,非請出68歲的養鴨博士、65歲的「表姐」不可。
其實,真正的問題不在沒人才,而是因為蔡政府「用人唯親」所以不願「用人唯才」,因此非「自己人」不在考慮之列;偏偏口袋中的「自己人」中拿不出合格人選,只好讓二軍、三軍上場;這種作法,原本就遲早要出糗甚至出事。
中油工會對戴謙提出「不信任投票」,蔡政府可以全然忽視,因為毫無法律效力、政府可全然不理會;但也可以藉此對用人任命之方式檢討反省,避免未來再犯錯;因為,完全執政完全負責,每個單位點點滴滴的小錯誤、負面訊息,最後會匯成大海嘯沖垮政府─就如這次大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