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台灣高教海嘯來矣!

2015-12-07 13:55

? 人氣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明年是台灣高教的「大限」年,少子化引發的高教淘汰賽開始。圖為台大的傅鐘。(呂紹煒攝)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明年是台灣高教的「大限」年,少子化引發的高教淘汰賽開始。圖為台大的傅鐘。(呂紹煒攝)

教育部上周公布104年度大專校院系所新生註冊率,不出所料的情況淒慘。後段班的私校固然數字難看、前景黯淡,連頂尖大學也出現博士班掛零現象。而這一切都只是序曲─大專院校淘汰賽正式開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教育部公布的大專院校註冊率,雖然整體平均數字超過8成,比2年前跌破8成的數字「漂亮」,但原因可能是大專院校已經由161所減為159所,已有2所大學被迫退場了。

仔細看其中數字,確實讓人憂心、搖頭。大學部總計有67個科系招生不到3成,4個科系掛零蛋;博士班有54個科系直接掛零。那些私校─特別是近年升格為大學,仍居大專院校後段班的學校,固然是「重災區」,但頂尖大學也出現危機。

54個招生掛零的博士班中,台大占4個─農經、海洋、生命科技、戲劇;傳統以「台清交成」並稱為頂尖大學,這些學校都有博士班招生掛零,總計54個招生掛零的博士班科系中,公立大學占了33個,超過了一半。而台大有8成科系未招滿,原因之一是全球大學搶人才,高教競爭白熱化,已錄取的學生赴國外念書。

今日大專院校面對的招生困難之「果」,其實是早在20年前種下的「因」。1994年教改聯盟提出「廣設高中、大學」口號,之後並成為政府政策,台灣的大學數量開始進入強勁的擴張期。大學生數量從20萬人左右,成長到超過百萬人。讓更多民眾能接受大學教育、提升國民教育品質,這些陳義極高的理想不會有人反對,但後來出現的問題是:教育品質未相應提升,同時未預見少子化衝擊,在少子化造成後段學校難招生之後,又衍生出種種「教育怪象」。

台灣在民國71年以前,每年出生人口大致都能維持在40萬以上,72年開始就再也未出現40萬以上的盛況,每年新生兒在30幾萬人, 85、86年新生兒人數還有32萬多,87年則一口氣減了5萬多人,新生兒人數只有27.1萬人─以時間推估,87年新生兒明年上大學,這就是教育界所謂的「105年大限」,學生人數會更少、招生淒慘情況會更嚴重。

而且,這種招生慘狀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87年之後,除了89年意外出現30.5萬的新生兒外,每年的新生兒數快速減少,91年掉到24萬、92年22萬、97年只有19.8萬,99年甚至出現16.6萬人的新低點。現在平均而言,每年新生兒數字只能保持在20萬上下。

從86年(今年入學)的32萬新生兒到現在平均的20萬人,減少37%,代表的是未來大專院校的學生人數會萎縮近4成;而企業界「大者恆大」的法則在教育界則是「強者恆強」,頂尖大學與公立學校仍會是學生優先考慮註冊的學校,所以大概有3成以上─大概至少是50所大專院校要關校退場。而且,幾乎可說毫無懸念,要退場者都會是私校─有人稱之為高教冰河期,但稱之為高教海嘯可以更恰當。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