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2日發生槍擊慘案,造成14人喪生、21人輕重傷,是美國近3年來最嚴重的大規模槍擊案。根據調查,加州槍擊案的女性兇嫌曾在臉書(Facebook)宣示效忠IS首領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成為一項被忽略的警訊。美國國會議員7日提出法案,要求臉書、推特(Twitter)等社群網站監測其平台上的可疑貼文及帳戶,若發現與恐怖主義有關,得向執法部門通報。
https://t.co/vjqEGne0np The "Requiring Reporting of Online Terrorist Activity Act" would force firms like Facebook and Twitter to tell law…
— a335950 (@a335950) 2015 12月 9日
第一時間掌握警訊?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6日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發表演說,誓言全力打擊伊斯蘭國「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歐巴馬表示:「我將督促高科技(公司)和執法機關的領導人,讓恐怖份子更難利用科技逃離法網。」
延伸閱讀:《歐巴馬宣示:美國與伊斯蘭國處於戰爭狀態 將全力打擊》
聯邦參議院情報委員會(Senate Intelligence Committee)主席波爾(Richard Burr)和副主席范士丹(Dianne Feinstein)7日召開記者會,提出《通報線上恐怖主義活動法案》(Requiring Reporting of Online Terrorist Activity Act)。范士丹強調,這份法案不會要求社群網站針對恐怖主義進行額外監測,只要在發現可疑恐怖份子及活動時通報執法單位即可。
范士丹指出,現在社群網站已經成了恐怖組織宣傳和招募成員的管道,若科技公司願意與政府合作,「這些資訊將成為辨認、阻止恐怖份子招募成員及發動攻擊的關鍵。」
在此之前,聯邦調查局(FBI)和美國警方曾抱怨,社群網站的加密技術讓蒐集情報變得難上加難。但科技公司的代表認為,為了方便掌握恐怖份子的動向,就要求科技公司以使用者的隱私為代價,釋出加密資訊,其實反而讓社會變得更不安全。因為加密技術廣泛應用於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可以保護個人隱私乃至商業機密和國安系統。
定義模糊 恐造成反效果
就算社群網站真的配合政府,通報可疑的恐怖份子帳戶,也只是防不勝防。在推特上隨手一找,就可找到數百個疑似和IS有關的帳號,假設推特移除了1個可疑帳號,不久後又會出現1個新的。
美國商業雜誌《Fast Company》和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報導,除了隱私權和言論自由,波爾和范士丹提出的法案讓科技公司詬病的另一個原因是:定義問題。該法案打算要求社群網站「察覺」(awareness)疑似「恐怖主義」的帳戶及貼文時通報執法機關,但何謂「察覺」?是被動地監測使用者,還是真的偶然發現再通報即可?
「恐怖主義」又是誰說了算?若某人被俄羅斯政府視為恐怖份子,但美國則否,這種情況適用《通報線上恐怖主義活動法案》嗎?更遑論與恐怖主義有關的言論,在執行時將碰上不少認定問題。
Encryption makes us safer. It keeps predators & hackers out of our technology & kids’ devices. #NoBackdoors
— Ron Wyden (@RonWyden) 2015 12月 9日
俄勒岡州聯邦參議員懷登(Ron Wyden)表示,他反對這份法案,因為「恐怖主義活動」的定義很模糊,科技公司無權判斷。為了避免違法,科技公司可能從此再也不主動過濾違法內容,反而造成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