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在12月27日於公視登場。當宋楚瑜提出「超韓趕星」的畫大餅計畫時,讓人不禁想到毛澤東「超英趕美」的大躍進。當朱立倫提出加薪帶動經濟成長、吸引人才時,讓人不禁質疑他的財經專業。當蔡英文在首輪申論,花一半時間攻擊國民黨時,不免讓人感到失望。這位準總統當選人,為何不多闡述未來的產經政策呢?總體而言,這場辯論是場令人後悔沒去午睡而觀看的辯論會。
宋楚瑜黨國錯置,卻最像準當選人
宋楚瑜在首階段申論中,提出的亮點是「超韓趕星」和「鄭和再下西洋」的南進計畫。「超韓趕星」讓人聯想到毛澤東的「超英趕美」,結果造成幾年後的大饑荒。「鄭和下西洋」是為宣揚國威、進行經貿等目的,猶如中國近年來積極融入國際社會,同時主張南海主權一般。宋楚瑜在末階段結論時,提到鄧小平晚年改革開放的功勳,哽咽地希望自己也能以70歲高齡為台灣奉獻。首尾階段所呈現出的重點,不免讓人有種黨國錯置之感。
然而,雖然宋楚瑜為了吸引選民,畫出經濟大餅,但是不可否認的,他在首階段申論中,將台灣面臨的挑戰一一點出,也洋洋灑灑地闡述具體的政見。另外,在媒體提問和交叉詰問將他邊緣化時,他也能掌握節奏,從容地對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展開砲火,並以自身省府的治理經驗,展現對政事的熟稔和政策的看法。作為一個最不可能當選的候選人,他卻表現的像是一位準當選人。
朱立倫財經專業提出三策,卻讓人傻眼
朱立倫號稱財經專業,但是在首階段提出「戰略三策」,其中有關經濟的兩策,邏輯思維卻讓人傻眼。第一策,就是四年內將最低工資從20,008提高到30,000,透過加薪來帶動經濟、吸引人才。第二策,就是課徵富人稅,並將收入用來補助中低階層,縮小貧富差距。朱立倫想用這種簡單的邏輯,就可以刺激經濟和縮減貧富差距,實在是污辱眾人的智慧。在產業沒有升級、企業無法增加利潤的情況下,大幅加薪只會逼走企業,讓平均薪資更加惡化。國際人才也不會因為最低工資調到30,000,就跑來台灣工作。此外,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富人稅的課徵落實不易,更不用談以此來做分配。除了稅改,對於中下階層來說,還可以透過教育、產業升級、經濟成長和公平競爭等方式,帶動他們的財富增長,確實地降低貧富的差距。
在其他辯論階段,朱立倫擺脫溫和的形象,也忽視宋楚瑜的存在,對準蔡英文展開猛攻。從18%、炒地皮到九二共識,把論述政策和回答提問的時間,轉移到與蔡英文的攻防。做為選戰的落後者,在策略上的確該採取積極進攻的態勢。然而,做為一個泱泱大黨的總統候選人,對於政策的論述和深度,居然表現的比親民黨候選人更差。對於蔡英文所欠缺的財經論述,也不會臨場應變,突顯自己的強項,卻只會照幕僚準備的死板模式來攻擊。看來朱立倫真不愧是馬英九2.0版,重包裝形象,卻輕忽實質內容,以及不知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