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華人文化圈中存在許久的紅包習俗是個很好的傳統,可以的話,日後參加親友婚禮可以包多一點,因為,你正在幫助這對新人成就一樁美事。
你正在談一場戀愛、遇到你的真愛、甚至是開口求婚而且得到肯定的答覆了,那麼你打算花多少錢在婚禮上?
近年來國外出現透過「群眾募資」(Crowdfunding)來籌募款項舉辦慈善活動、創業,現在,甚至被運用來完成一對新人的終身大事。然而,對於婚禮每個人都有話要說,要不要穿白紗?應該要邀請誰?誰該受邀一起拍照?和親戚、朋友募資籌辦婚禮,反倒引發更多的問題。
相當受歡迎的群眾募資網站GoFundMe中,光是「新婚」(wedding)的分類中,下拉清單裡就有上百件案子,但該網站表示,婚禮募資並非該平台的最受矚目的分類,據統計,至今已累積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2000萬元)舉辦超過逾4000場的活動。
Over 30 new #wedding #crowdfunding campaigns this month! Create yours today: https://t.co/sqTOAjD9W2 #startups pic.twitter.com/VNwplRDfgm
— Crowded Wedding (@crowdedwedding) 2015 12月 22日
蜜月旅行也能募
也有許多新婚夫妻在網站上為蜜月旅行募資,大多數的夫婦拒絕好友的禮物,並希望他們改以現金的捐獻,讓他們度過一個浪漫美好的新婚假期。但有調查指出,大多數的新人還是希望把錢花在結婚典禮以及接待儀式上,以往,這筆錢通常是由雙方父母支出。
但不是每個人都欣賞這樣的做法,一個專為籌辦婚禮創辦的網站上以聳動的標題寫著「為何婚禮不該使用群眾募資?」更有一位婚禮策劃師在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發表一篇文章,標題則是「絕對不要有用群眾募資來辦婚禮的想法」。
Is Crowdfunding Your Wedding A Good Idea? https://t.co/sXJLlxkc8d on @bloglovin
— Felishia (@nazfel) 2015 11月 26日
沒錢辦婚禮,乾脆私奔?
如辛斯基(Tracy Rudzinski)11月時和丈夫史提夫(Steve)在匹茲堡結婚,「很多已婚的朋友建議我們乾脆私奔、或到法院公證就好,說起來好像再結一次婚,他們絕不會花那麼多錢在婚禮上。但我真的很想舉辦一個盛大的派對,邀請我親愛的朋友們來分享這奇妙的一天。」
如辛斯基在婚前和丈夫已經同居超過一年,兩人都在電影產業工作,他們不需要昂貴的禮物,在婚禮前募到1400美元(約新台幣4萬5000元,設定目標為5000美元),並計劃要穿上迪士尼主題的婚禮服飾。(GoFundMe募資平台和其他平台不同,即使沒有達到募資目標,也可以保留所有募來的經費)
如辛斯基說:「我其實很驚訝,我以為更多人在聽到婚禮要募資的時候會被我們嚇到,不過沒想到堅持要註冊捐款的是我的祖父母,因為在他們那個時代,根本沒有這樣的工具。」
有一對伴侶成功募得目標金額,是樂邁斯特(Patrick LeMaster)和「他」的丈夫布倫特(Brent),他們一共募得超過4500美元(約新台幣14萬元,其中有3800美元是從家人及朋友募得),最後這些錢讓他們成功在芝加哥藝廊舉辦婚禮。
樂邁斯特坦承,他起初也不想使用群眾募資這個管道。「公眾募資實在不符合我的風格,在看到來自各處的款項時,我也覺得很驚訝。大多數的資金來自熟識的家人、朋友,但也有不少是來自不一些點頭之交,金額有大有小,但真的可以看出他們的個性和慷慨。」
婚禮該由誰買單?
大多數願意接受媒體調查的伴侶,在尋求身邊親友贊助時,並未接受到很大的反彈,但梅爾(Tane Maire)和她的丈夫一起在網路上發起募資活動時,男方的親戚卻以傳統習俗為由,堅持要女方負擔這筆婚禮費用。
梅爾提到,「我相信年輕一代的比較能了解,為何我們要用這種方式籌募婚禮基金,我的家人也相當支持,其實他的父母也是。」
We are running a Crowdfunding initiative to expand our wedding venue... https://t.co/tvs8x6YQix pic.twitter.com/S3iqbBS7kW
— Inzimpala Game Farm (@Inzimpala) 2015 12月 21日
最後這對夫妻募到超過2000美元(約新台幣6萬元),讓他們舉辦了一場小而美的婚禮,「每個來參加婚禮的人,都說我們的婚禮很棒!我相信大家都玩得很愉快。」
這時突然發現,其實存在於華人文化圈中許久的紅包習俗是一個不錯的傳統,可以的話,日後參加親友婚禮可能要包厚一點,因為,你正在幫助他們成就一樁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