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貿談判,經濟部證實農工產品零關稅項目比率將達九成。經濟部政務次長卓士昭今強調,屆時零關稅農產品只會開放國內沒生產、且開放他國進口的品項,不會輕易犧牲台灣農民利益。
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昨日表示,無論做為WTO會員經濟體或接下來要加入TPP,都必須逐步開放;鬆綁對岸農產品進口,是將管制項目正常化。對此民進黨立委陳其邁今早也質疑,經濟部此舉已違背總統馬英九任內不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的承諾。
卓士昭表示,經濟部會針對國家利益來全盤考量農產品進口問題。若開放部分國內未生產、也已開放他國進口的中國產品進口,能換來開放台灣強勢農產品或其他工業產品出口、降稅,經濟部一定會爭取。
為降低中國農產品解禁對台灣農業的衝擊,經濟部預計將把農產品項目獨立於現有的降稅級距之外,爭取更長的調適期。
貨貿現有的五種降稅模式,分為生效後立即降稅、五年降稅、十年降稅、15年降稅及排除降稅。
至於詳細開放進口的品項,卓士昭表示,確切名單農委會已在規劃,基本上會以開放工業、支援農業為主要原則。
目前貨貿談判中,因台灣希望面板、工具機、石化、汽車及具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產品能降稅,中國則要求開放615項管制的農產品,雙方尚未達成共識。
面對兩岸貿易課題及半導體業者傾中疑慮,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郭台強今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說,跨國合作是必然趨勢,加上中國市場大,台灣不得不重視,但同時也應更積極面對全球市場。
郭台強說,現在最擔憂選後新的政府是否會有不同的產業政策,不過台灣產業自己也要持續創新。儘管目前大家認為智慧型裝置的成長不如預期,但若能結合軟硬體新應用,還是有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