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空氣汙染程度日益嚴重,被聯合國列為一級致癌物的「細懸浮微粒」(PM2.5),頻頻達最危害「紫爆」等級。由台灣中央研究院進行的PM2.5研究報告,上月底獲國際重量級期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刊登,領先全球證實,長期暴露於PM2.5之下,即使是無慢性病毒性肝炎、不菸不酒的人,同樣會增加罹患肝癌風險。醫界提醒民眾,從戶外回到室內應立即洗手、洗臉。
該研究是由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陳建仁於任職中研院副院長期間,與陽明、成功大學合作,在台北、新竹、嘉義、屏東及離島澎湖等5縣市抽樣2萬多名30歲以上成人,平均追蹤近16.9年。
研究中,有464人罹肝癌,比對居住地與環保署PM2.5監測資料後發現,當台灣本島PM2.5濃度每立方公尺增加13.1微克、澎湖增0.73微克時,民眾罹肝癌風險就提高22%。負責研究統計的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助理教授潘文驥表示,無論本島或澎湖,PM2.5高暴露者,肝癌罹患人數皆比低暴露者多。
肝癌排行2014年國人10大癌症第3位,每年增加約1萬1000名患者,B、C型肝炎為肝癌主因之一。潘文驥指出,排除B型、C型肝炎及抽菸喝酒等肝癌干擾因素後,證實長期暴露PM2.5與肝癌風險呈正相關。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上月才發表研究證實暴露在PM2.5之下,會提高罹患結核病風險,全台每年逾6000人因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致命,可能與PM2.5暴露有關。若再加上無慢性病毒性肝炎、不菸不酒卻罹肝癌死亡者,每年應不只6000多人因PM2.5死亡。
避免於空汙期間外出 入室內應立即洗手洗臉
環保署指出,預防PM2.5空汙應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數據,避免空污期間外出、空污時若須外出,最好戴N95口罩,避免行經空污嚴重區域、盡量待在室內、緊閉門窗,並使用空氣清淨機、從戶外回到室內應立即洗手、洗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