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在非洲的南非共和國、肯亞、烏干達和貝寧共和國(Benin),一共有3億1000萬個大大小小的蜂群,這些野生蜜蜂諳熟野外生存之道,自然的抗體也能有效幫助他們抵抗寄生蟲和其他病原體的侵害。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可以從這些從未被人類染指的蜂群著手,了解蜜蜂的所有生活習慣,是解決蜂群集體消失的關鍵資料庫。
具體來說,研究非洲蜜蜂可以為三個問題找到解答:
- 人類是否把蜜蜂過度馴化,以至於歐美蜜蜂無法面對環境變遷,導致蜂群大規模消失(或死亡)?
- 經過人類數百年來的配種,現有的歐美蜜蜂的產蜜能力和授粉能力大幅提升,是否讓蜜蜂的某些生存能力消失?
- 數十年來全球化發展快速,是否為蜂群受到某種無法抵抗的寄生蟲或病原體的威脅?
蜜蜂世界也有「米蟲」
截至今日,科學家已經發現非洲蜜蜂與歐美蜜蜂在生存能力上的最大不同。
對歐美蜜蜂而言,威脅最大的寄生蟲就以瓦蟎(Varroa destructor)莫屬。瓦蟎是寄生在蜜蜂身上的小蟲,原生於東方國家的蜜蜂身上,但對於東方蜜蜂而言,瓦蟎並沒有太大威脅,它們會用最原始的方式防止蟎害:把它們咬死。
但對於歐美蜜蜂而言,瓦蟎可是最大的天敵,因為歐美蜜蜂不知道如何咬死瓦蟎,只能任由它吸取體液,而貪心的瓦蟎也不會輕易放過歐美蜜蜂,從大型成蟲到小蜂蛹都將成為瓦蟎的食物,最終導致整個蜂巢(或蜂箱)衰亡。
Varroa jacobsoni i varroa destructor https://t.co/9aw1hSHknz #pszczoła #bees #pszczelarstwo #warroza #ciekawostka pic.twitter.com/P012nhr3l3
— Portal Pszczelarski (@Pszczelarstwo) 2015 12月 23日
科學家發現,非洲蜂群並沒有出現瓦蟎肆虐的情況,代表非洲蜜蜂和東方蜜蜂可能具有類似的防蟎機制。不過,非洲蜜蜂卻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問題。
在非洲的部分蜂群中,會有一些蜜蜂既不授粉、也不採蜜,還會飛到其他蜂群的家中吃個飽,但自己的身體也會不斷的萎縮,最後只能邁向死亡。這種近似人類世界的「米蟲」行為,讓科學家十分好奇,但仍不知道是因為病毒感染或是有某種未知的寄生蟲入侵所造成。
拯救蜜蜂 蜂農配合絕不能少
Foulbrood is a bad bee disease - as awful as CCD and mites, as South Africa is discovering: http://t.co/gnfUOpB2YV pic.twitter.com/fw2LVi7LxB
— Ron Miksha (@ronmiksha) 2015 9月 3日
然而,科學家把非洲蜜蜂當作研究對象的時間還是太晚,隨著全球貿易頻繁,許多非洲蜂群也漸漸出現歐美蜜蜂的毛病。
在馬達加斯加、南非共和國和肯亞的研究團隊指出,不少當地的養蜂戶已經在非洲蜜蜂身上發現歐美蜜蜂的寄生蟲,而野生蜂群的數量也在急遽減少,要找到完全健康且不受寄生蟲和病原體污染的蜂群,只會越來越難。
根據CNN報導,科學家指出,歐美蜜蜂的未來要靠這群健康的非洲蜜蜂幫忙,而要取得健康的非洲蜜蜂必須仰賴當地蜂農的極力配合,千萬不要重蹈歐美國家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