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n Verhaltenstipps für Frauen wie #einearmlaenge halte ich rein gar nichts. Nicht Frauen tragen Verantwortung, sondern Täter. #koelnbhf
— Heiko Maas (@HeikoMaas) 2016 1月 6日
德國總理梅克爾7日發表聲明,表示跨年夜發生的事件是「不可接受的」。她也要求在確實調查後,必要時將犯案者驅逐出境,「向未能遵守我國法律者送出明確訊息」。司法部長馬斯也補充,如果尋求庇護者在程序進行中被判處1年或以上的刑期,依照德國法律,政府有權將他們驅逐出境。
加強打擊仇恨言論 引起政府審查疑慮
帶有納粹過往的德國,也對保護弱勢族群免於誹謗立有嚴格法律。發表對特定種族、宗教或民族煽動敵意或暴力的言論可能遭到起訴。公開認同、擁護或淡化納粹政權的犯行,最高可判處5年刑期。
2015年9月,德國政府已因反難民言論增加,與臉書、谷歌及推特等社群平台展開協商。這份協議於12月15日完成,平台同意以德國法規標準,對冒犯性內容進行更嚴密的控管。
德國檢察官也對嚴重的仇恨言論開罰,甚至判處緩刑。2015年10月,一名德國威斯瑪(Wismar)的26歲男子因在臉書頁面上表示難民應被「活活燒死」或「淹死在地中海」,而被判處5年緩刑與300歐元(約新台幣1萬1000元)罰款,
支持政府作為者認為,這維繫了社群的尊重,並管束社會中最為偏激的聲音。但批評者抨擊這是強制執行政治正確性的政策。部分德國人民質疑,官方是否有權移除他們公開討論科隆性騷擾案是否與難民相關的發言,甚至因此起訴他們。
提倡網路自由的德國「海盜黨」(Piraten)主席柯爾納(Stefan Körner)認為,民主制度應該具有包容排外主義的度量。他相信政府的管控會阻斷「過多而非過少」的評論,「這是恐怖的審查,我們絕對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