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觀點投書:2016統獨對決不再,台灣意識成主流

2016-01-16 06:00

? 人氣

2016大選沒有統獨對決的激情,只有支持參與的熱情。(圖為候選人掃街/周怡孜攝)

2016大選沒有統獨對決的激情,只有支持參與的熱情。(圖為候選人掃街/周怡孜攝)

2016大選是一場既諷刺著台灣選舉文化停滯落後,但似乎又標誌著新契機來臨的政治盛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說它停滯落後,應該不難理解,母雞帶小雞的選舉模式、互揭瘡疤的泥巴戰、說好的政策辯論到最後還是淪為口水戰、彷彿選了某人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造神運動…選舉到最後,很多人投票的對象,往往不是因為個人政見,而是因為該候選人比較不討厭。

說它標誌著新契機的來臨,倒不是對於檯面上的三位總統候選人中的其中之一有太多的期待。從李登輝總統、陳水扁總統到馬英九總統,這三個政權時期如果有什麼雷同,都挾著高人氣當選第一任期,然後在第二任卸任前政權的支持度(或滿意度)都已經跌到谷底,後面兩位先生的政權更有著另外一個共通特色:內閣閣員異動頻仍,很多老百姓根本搞不清楚部長是誰?現任或卸任。個人以為,這是因為台灣的政治制度是採取有權無責的總統制,總統透過人事任命掌控行政院,立法院質詢行政院,行政院長與他的內閣永遠只是夾在中間的砲灰,只要總統無法直接被監督,總統的權力自然無法被約束,長此以往,總統的施政與民意悖離只是時間問題,這就是權力的傲慢。

因此2016大選的亮點,除了極可能產生第三次的政權輪替外,更重要的是此次選戰中,統獨對決戰已不再成為選戰主軸。這不僅可以從馬習會的後續效應遠不如預期般地拉抬國民黨的選舉氣勢得到驗證,也可以從這次面對民進黨的驚人氣勢,但泛藍的嚴重分裂卻始終未能改善得到證明。

統獨大戰的式微,其實早從馬先生2008年競選總統時喊出「台灣優先」與「新台灣人」時即已開始發酵,而在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及2015年「課綱微調」事件後,這樣的趨勢已全面底定,「中華民國」的內涵從早期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變成「台灣的代名詞」,未來它與中國最可能的連結,大概僅可能是「文化中國」;而「九二共識」目前為止雖然還是蔡英文的罩門,但政治從來是現實掛帥,再加上目前大陸經濟亦陷入一定困局,如果蔡順利當選,除非兩岸要玩零合遊戲,兩岸繼續溝通應該不存在問題,這也可以從此次大陸官方對於台灣選舉的反應遠較2000年大選時和緩得到證明。

因此2016大選結束後,可以確定的是,泛藍勢力必然面對重新整合的態勢,如同第一次政黨輪替後,「新台灣人」論述開始逐漸成為國民黨的主軸力量,並將中華民國的內涵開始與台獨做調合的過程,泛藍的主流勢必更朝泛綠方向移動(不管願不願意),而深藍在歷經去年大陸十一國慶閱兵典禮事件後,則將更邊緣化,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兩蔣因為反共才來到台灣,如今這些深藍派卻反過頭去擁抱共產黨?這要如何捍衛中華民國?要如何在國家歷史論述逐漸轉向後取得新世代的認同?

但換個角度來說,或許泛綠化後的政府與國會在許多民生與分配議題,例如年金改革、居住正義就比較可能得到更多跳脫顏色後的務實討論,也才能使長期被民進黨利用藍綠對決所禁錮的在野菁英們,終於可以不再看到顏色就轉彎,更能務實地進行政策討論,甚至是憲政的改革。

*作者為愛讀歷史的小市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