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蔡英文只是國安會兩岸幕僚小組的一員,還不是國安會諮詢委員,大部分時候都是處理加入WTO等國際談判事務。
由於中國也即將入會,入會案以及入會後,台灣、中國都將成為WTO會員國,最後勢必牽涉到兩岸經貿交流問題,國安會想借重蔡英文在國際談判的經驗,處理兩岸加入WTO之後可能會衍生的問題。
當時李前總統頗為賞識蔡英文,也認為從事經貿談判的蔡英文應該到中國看看,去親身體驗了解一下中國,所以具有辜汪會晤代表團名單決定權的李前總統,順勢把蔡英文放在代表團十二人名單裡,蔡英文最後是以政大教授的名義前往辜汪會晤,主要任務之一是擔任辜老的英文秘書。
為了定調此行目的,在臨行前幾天,李前總統特別把代表團重要參與人士聚集到官邸,親自拍板此次的辜汪會晤,台灣的主旋律是強調「對等」,在即將登場的主場大戲「辜江高峰會」上,我方將主打「民主牌」、「主權牌」。
但是,怎樣把台灣的民主經驗,透過這個全球矚目的場合,精準傳達給全世界知道,幕僚們傷透腦筋,政府部門(含海陸兩會)的幕僚們最後決定提出政策建議:「代表團在辜江高峰會後,在北京召開一場國際記者會,這時候擔任辜老英文秘書的蔡英文,就有發揮的空間。」
負責規畫的政府部門幕僚們很清楚,暌違五年兩會再度復談,這場大戲「對等」是第一要件,雙方在言語上、肢體上、一言一行是怎麼互動,勢必都是兩岸民眾,甚至是全世界矚目的焦點,而且所有媒體的目光一定會集中在辜汪會晤、辜江高峰會等相關的活動上面。
當時參與規畫的政府內部幕僚們盤算,到時候聚集的媒體一定很多,該怎麼呈現,會讓更多的外國媒體願意增加我方報導?「那就讓辜老用中文回答,接著讓蔡英文做現場同步英文翻譯,畢竟這是在場外籍記者最容易理解的語文。」
這一招果然奏效,辜江高峰會後的記者會,現場湧入四百多名記者,其中有將近一半是外國媒體,辜老發言之後,蔡英文在記者會上完整、流利地向外國媒體轉述辜老的話,以及此行參訪內容,甚至指導外國媒體拼字,經過蔡英文這番解說,外國媒體的接受度相當高,會後普遍獲得好評。
甚至代表團結束訪中的行程後,辜振甫不走香港原路,而是取道日本東京回國,且辜在東京又再次舉行了另一場國際記者會,「這些都是為了凸顯兩岸之間不是內部的問題。」同行的吳榮義說。
不管是選擇從第三地進出,第一時間在國際間發聲,爭取國際關注目光,這些都可以看出負責規畫此行的政府部門幕僚們精心的安排。
等到辜汪會晤結束後,幕僚群回到台北,蒐集國外的輿論報導,一比較之下發現國外輿論有相當大比例是引用我方的講法,「北京由於沒有安排一個中翻英譯者,那些外籍記者兩邊跑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東西被外媒採用比較多。」參與代表團幕僚作業,時任海基會副秘書長詹志宏說。從結果來看,此役算是成功地打了一場國際宣傳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