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總統大選一如預期由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勝出,成為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國際媒體多給予正面評價,國人也希望新總統能為「悶」台灣注入活力,帶來新氣象。而選前受到關注的兩岸農產貿易、開放含瘦肉精美豬、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農業核心技術外流等爭議並不會隨選舉結束而止息,將成為檢驗新執政團隊能力與誠信的重要指標。
這些年馬總統在兩岸農業交流與貿易上繳出一張不算差的成績單,不但讓中國躍居台灣農產品出口的首位,也使得台灣對中國的農產貿易從逆差轉為順差(超過一億美元)。然而兩岸農產貿易遭到外界最多質疑的是,這些獲利並沒有真正改善從事第一線生產農民的生計,反落入買辦、財團等口袋。因此新政府成立後該如何與中國官方維持良性互動,力求穩定,避免因兩岸關係出現波折而打亂現有的產銷通路,讓農民辛苦生產的農產品再度嚐到供過於求致價格崩跌的慘況並嚴禁買辦行為,讓兩岸紅利分配趨向公平合理化會是新執政團隊的首要考驗。
選前一度淪為兩大黨攻防焦點的含「萊克多巴安」美豬進口議題,蔡英文主席雖然以言之過早、絕對會確保豬農權益,順利化解來自對手的攻勢,如今主客易位,想要加入TPP對於是否開放含「萊克多巴安」美豬及其他國家豬肉已經無法再迴避,必須誠實面對並拿出具體措施(如實施原產地標示、提升農業競爭力、自口蹄疫疫區除名等)來讓消費者和豬農安心,不要讓選前公開力挺蔡英文主席的豬農失望。
而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競爭力,拓展國外市場一直是台灣農業施政的主軸之一,也是此次蔡英文主席的重要農業政見。過去藍綠執政均投入龐大的人力與經費來拓展外銷,但是對於農產品需不需要設專一外銷窗口(如紐西蘭的Zespri New Zealand Kiwifruit公司)未有定論,加以缺乏技術、人才、資訊、市場等整合,實際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屬台灣農業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其外流速度遠超過補進來的新血,卻從未見具體的法令規範來加以止血,政府官員甚至還鼓勵將國內辛苦研發的農業科技一次性賣給國外企業財團,讓台灣農業的國際競爭優勢逐漸式微。新的執政團隊想亡羊補牢,需要有嶄新的思維與作法來匡正過去錯誤,尤其農業主事者的格局、氣度和領導力更是關鍵,結果如何將很快會反映在農民對新政府的執政滿意度上。
勝利是榮耀更是承擔,希望新的執政團隊能以馬總統用人與施政不得民心導致政黨輪替為戒,傾聽不同聲音並用人唯才,別只在鏡子裡找人,更別忘了選前對國人所做的承諾如:會是最會溝通的政府,會確保民眾食安,會維護豬農權益與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總統大選落幕嚴峻考驗才要開始,天佑台灣!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農漁業雜誌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