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霸王寒流襲台,各地紛傳災情,其中雲嘉南及彰化地區養殖魚貝類如虱目魚、金目鱸、石斑文蛤等災情最為嚴重,初估損失金額達數億元台幣。為此,行政院農委會已緊急公告全台為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並呼籲各縣市政府在10天內完成清查作業,協助受災農漁民辦理救助工作俾早日復養。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指出水產養殖將超越海洋捕撈成為未來水產品的主要供應來源。而隨著全球養殖漁業興起,許多國家為了讓養殖漁業更加有保障,都已經實施養殖漁業保險,目的包括;對投資資本的保護,防範天然災害對人類健康、財產、養殖收成的損害,確保養殖收入,增加穩定和經濟福利,保障範圍也從財產損失擴大至責任與財務損失,讓養殖漁業的投資和漁民顯得更加有保障。日本則實施養殖互助保險與特定養殖互助保險,前者當養殖物因颱風、赤潮等天然災害與病蟲害、疾病等造成損失時給予補償(物損保險),後者當養殖業因天然災害流失或營養鹽不足,造成品質不佳等而減少時,補償其產值(產值保險);挪威每個鮭魚養殖場都有保險,疫病損失、外銷貨款收不回來皆可理賠。
而臺灣被評為全球最易遭受天然災害侵襲之天然災害熱點,政府雖然已經將寒害列入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範圍,但是政府補助農損金額有限,養殖戶損失仍然相當大。因此若能推動養殖天然災害保險,不僅可以讓養殖戶的心血不會一夕付諸流水,也是養殖戶從事自主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
台灣屬全球水產養殖重鎮目前卻只有一家公司取得水產養殖保單(屬產物保險)。鑑於保險能夠幫助被保險人減少損失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生產,在歐美國家已行之多年,台灣政府應該積極來推動。唯考量到國內水產養殖產業,大多屬於家庭式小規模經營,養殖面積在1公頃以下占6成,經濟能力相對較其他行業弱勢,若要透過保險來轉嫁損失,政府應該政策性提供部分的保險費補助來減輕養殖戶保險費負擔(美國、加拿大政府對水產養殖保險給予50%左右的財政補貼),才能提高養殖戶投保意願,降低天然災害對養殖戶生計帶來的影響。不過根據國際經驗顯示,一旦補貼實施後,補貼機制的退場於實際執行上有相當程度的困難,必須於事前設定明確的退場策略(包括時機或條件)以及穩定的財源規劃來支撐。
隨著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發生的力度和頻度都將增強,像此次霸王寒流襲台的情況未來還會發生。有了前車之鑑,政府除了積極透過科技研發來防範極端氣候帶來的威脅外,為維護農漁民生產動能,讓農漁民生活有保障,應該全力來推動農業及養殖漁業天然災害保險,不要再虛應故事,老是靠花錢來消災了!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農漁業雜誌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