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票選出來,也開了一堆政見的總統想不兼黨魁?又以準總統身分堅持「議長中立」?但不兼黨魁、不能主持行政院院會的蔡英文要如何落實政見?蔡英文會當內閣制的虛位元首?至於中立議長,容易讓人想到最典型內閣制英國的下院議長,但依民進黨不斷宣示,也確有事實依據的認知,現在體制並非內閣制。蔡英文在選前面對國民黨內閣制憲改壓力,挑明反對內閣制。還未修改前的立院內規,主持朝野協商的議長,政治運作上當然絕非虛職。
檢視過去民主化後的憲政運作實務,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再到馬英九,三任總統,都是兼任黨主席,由黨中央扮演整合黨內歧異、貫徹總統意志的平台,李、扁、馬當然不是虛位元首。國會議長方面,從劉松藩到王金平,角色也絕非英國內閣制的下院議長,從劉到王,主持議事都依循法理、規則,但都是重要黨政核心。
討論「中立」,「公道伯」王金平個案最有趣,面對馬英九總統強勢威逼,王始終堅持,維持一定的國會自主,堅拒馬在面對朝野巨大爭議時,要求王動用警察權護航的要求。民進黨談「議長中立」,但王在過去4年,哪裡沒有展現相當大的政治中立?否則怎會被挺馬深藍視為藍皮綠骨?更因此引來馬的報復,甘冒毀憲罪名,用最惡質的非法監聽手段,公然發動要拉王下馬的政爭!
蔡英文從選前提國會改革就宣示「議長中立」,但在選後卻是以準總統之姿,親自出手產生下任國會議長,還違背自己多次宣示及民進黨團一貫的「黨內自主」原則。而蔡英文這次力挺催生的英派側翼時代力量,及黨內的英派中生代,卻都視蔡出手才定調的國會議長候選人,是肩負促成貫徹蔡意志的關鍵,尤其過程中,不斷強調出線人選,才是親近蔡,能輔佐、親近蔡的政治不中立風向,人選又是政黨不分區代表?
再者,民進黨內的多數主流意見,總習慣美式總統制來理解、詮釋明明和美式總統制有巨大差異的台灣憲政體制,但美國的議長,怎麼是「中立」而非選邊站的政治領袖?
蔡英文不想兼黨魁,從當選那晚的記者會的回答就露出心證,但現行體制下,蔡又不能主持行政院會?現實政治情境下,沒人相信蔡會節制自己權力,僅想當純內閣制的虛位元首,而整個總統大選的過程,民意也絕不容許蔡扮演這樣的角色,但蔡如不兼黨魁,令人好奇的是,競選過程中提出全方位的國政企圖,是否任命閣揆組成內閣後,就全由內閣負責?
520就職後,蔡英文如果不兼任執政黨魁,要如何確保行政權以及她已介入的立法權,來貫徹個人意志?僅靠跟閣揆、執政黨黨魁,和執政黨黨鞭的個人信任?當然,蔡英文還有總統府內的幕僚性質的國安會途徑可貫徹個人意志,所以未來行政權核心是「國安體制」?全都是「國家安全」問題?
憲政才是國政的根本靈魂!從立院正副龍頭的布局操作,再到要不要兼黨揆,這些過程都會顯現下任國家領導人對不同政治機構的的憲政理解,及當然需要的政治能力。議長要中立,總統是否兼黨魁,本質都是嚴肅的憲政問題,蔡英文該清楚說明自己未來運作國家的憲政理路,面對眾口爍金的紊亂憲政詮釋,蔡身為國家領導人,正本清源之道,是不預設立場完全放空,促成徹底釐清國家體制為核心命題的大修憲。這是讓蔡英文受益的太陽花運動退場時的結論共識,蔡英文先前回應馬政府的政權交接期多數黨組閣議題操作時也說過,修憲才是解決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