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運 摩托車大軍與網絡導航

2016-02-06 21:00

? 人氣

李平今年三十六歲,來自廣西河池, 在佛山一家工廠做電焊工人,已經是第五年採用開摩托的方式回鄉。但他不是一個人單騎出行,而是以一個小型編隊的方式,而沿途大家就是要靠手機上的軟件保持緊密的聯繫,跟需要使用網絡地圖的導航,確保不會走錯路,尤其在城鄉交界之處,要確保不會走往不對的出口,誤了行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李平說他開摩托車都很小心,速度控制在每小時四十公里左右,兩到三小時就小隊休息一次,每次休息三四十分鐘。按他這樣的速度,從順德到河池七百多公里的路程估計需要兩整天的時間。「有時候在加油站,有時候在路邊靠邊停車的地方休息,下雨了就躲在雨棚地下啊。」「因為冬天回去行李放在火車上不安全,幾千塊錢要隨身攜帶。」

除了行李的安全,很多民工都擔心丟下摩托車在廣東會不安全,所以就直接騎摩托車回去。他打算晚上找一家五十塊左右一晚的旅館休息,不在乎能不能洗澡,或床是否整潔。

莫敢先在順德做雜工,準備從順德開摩托車回廣西貴港。和李平不一樣,他選擇開摩托車回去是因為回鄉後依然需要摩托車做代步工具。「不開回去的話,就沒車可以開了,主要是方便。」「現在用摩托車回家的廣西人越來越少,一些買到汽車,一些太遠就不開車回去」;來自廣西桂林的陶先生和莫先生用摩托車回鄉的原因也一樣,騎車回去是因為他回去之後拜年要用到車。

摩托春運逐漸減少

陶節在九江一家工具廠當工人,用騎摩托車方式回家過年有十年了。他說:「這十年之內騎車回家的人變少了,二零零幾年的時候最多。」在累的時候,他打算就在路邊的補給站、加油站帳篷或者建築物的屋檐下休息。

三十一歲的鄧芬香在龍江的加油站加油,準備第二天早上就出發。她認為自駕回鄉十分方便,而且不擔心安全問題。「孩子今天剛期末考試,考完了等我們回家。我們這樣每年騎摩托回家都十幾年了,路上不會危險,上了國道會有很多摩托車一起,大家有伴。」從佛山回廣西梧州路程三百公里,大概騎六七個小時,路上會考慮休息一下。 「十來年是因為我們一定要回家過年,一年到頭都在外邊,都想小孩子,都想回去啊。」

不少志願者和公私營機構都為了幫助他們,沿途建立了多個補給站。國企的中國石化,就在湖南、廣西、廣東共設有二百一十八個站。沿途的補給站二十四小時運作,志願者會為騎乘摩托車旅客提供熱水、食品、取暖、簡便醫療、流動廁所等服務。

其實騎摩托車返鄉要面對很多安全隱患。一些摩托車的車型並不適合長途駕駛,容易出現故障,釀成交通事故。長時間騎車讓人手腳僵硬,特別在惡劣天氣下,容易出現視覺疲勞,應變能力減弱。

但這些摩托車大軍就喜歡這樣的冒險與獨立的感覺,就像農民工的精神,一切要自力更生。春運的道路,就像他們生命的道路,無論有多少風雪,但都要靠這個群體自己的獨立作業,也善用「互聯網+」的最新能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文/雄學琛、孫嘉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亞洲週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