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松山慈祐宮香火鼎盛,除了莊嚴的媽祖神像前參拜信眾不斷,櫃檯旁一台Q版媽祖神像的自動櫃員機(ATM)前,也有一列人龍。
明細表背面印運勢籤詩
一位中年男士拿到明細表後「哇」了一聲,原來數字的另一面是一首象徵吉運的籤詩,隨後再拿明細表上QR code去右邊的自動飲料機掃描,「咚!」一聲,一瓶永豐銀發送的「發財水」掉下來。
這是永豐銀的代表作,也是全台首家為各大宮廟打造客製化ATM的業者,並設計專屬App軟體包辦抽籤詩、點光明燈、添香油錢、發紅包等傳統討吉利的習俗。從去年8月至今,從北到南已吸引8座知名宮廟參與。這一系列創新服務的幕後推手,是員工僅15人的電子金融處業務發展部,其中有一票娘子軍,公司內部稱之為「宮廟甜心」,不但吸睛,也吸神明財。
其實,這正是國內銀行業者始終垂涎的商機。根據內政部統計,國內登記有案的寺廟逾1萬2,100座,以台灣的面積3萬6千平方公里來算,等於不到3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宮廟,比統一超商的密度還高。
再者,宮廟接受信眾捐贈和祈福金,得處理龐大的現金流,短短幾天春節假期,收入破億元是家常便飯,信眾的人潮無異是「錢潮」。但永豐並不是第一家ATM進駐宮廟的業者,為何它的「宮廟甜心」能征服各大宮廟和信眾,搶到這股錢潮?
首先,永豐銀電子金融處業務發展部的成員們各有所長,加乘後形成搶賺神明財的絕佳優勢。
舉例來說,專案經理吳明隆的家人是廟方工作人員,他就常為跑第一線的同事上課,深入淺出解說各大神祇典故、傳統廟宇營運細節、姊妹廟之間的交流情況等,堪稱同事的活字典。
拚細節服務,基督徒也上陣
另一項打動廟方的優勢是,部裡幾位女將不僅和分行經理們勤跑宮廟,除了她們年輕的外表和活力無限的氣質,更重要的武器是:她們的台語都很流利,多次全程用台語為廟方人員解說銀行金流服務等複雜難懂的細節,常逗得廟方的伯伯叔叔們一邊笑開懷、一邊稱讚不已,拉近雙方距離。
鮮為人知的,還有一點:主導該業務的主管之一、永豐銀資深協理梅驊,以及搶下松山慈祐宮和慈惠堂的松山分行經理林登祿,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原本基於宗教信仰而不進出佛、道教場合,這兩年來卻為了衝業務,頻頻造訪、參加宮廟活動,堪稱誠意十足。
上線首日就包辦半數交易量
松山慈祐宮董事長陳玉峰坦言,原先他不太看好,以為只有年輕人會喜歡,孰料永豐銀ATM上線第一天,櫃檯共收1千筆帳目,透過ATM就超過500筆,是櫃檯的一半以上,且老少咸宜;發財水也因為同時有宮廟和銀行的雙重加持,相當搶手,常在中午過後就送出逾百瓶。
只不過,多家銀行都垂涎「宮廟商機」,永豐銀這些成功經驗,是否也容易被同業複製,再度殺成一片紅海?陳亭如信心滿滿的說,從內部的金流系統到點燈、求籤的App軟體,到外部的ATM外觀設計,其實都有專業知識,整體而言門檻不低。但在後有追兵下,之後永豐銀不但還要繼續進駐更多宮廟,更要從App使用者的行為彙整出大數據的資料庫,建立領先的屏障,才能讓宮廟財繼續火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