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張榮發時代,長榮國際的角色並不明顯,董事長張明哲是張國華的堂兄弟。一直以來,張榮發挾著大股東的身分,都是透過總管理部在操盤指揮,決策再向下至長榮海運或長榮航空等集團企業。
分析長榮國際的持股結構,大房張國華、張國明與張國政三兄弟,連同太太的持股各有18%,總計大房合作即可以掌握長榮國際54%股權,具有絕對主導權。因此,這次張國華不直接調整上市公司董監事,避免造成投資市場波動,而是率先從長榮國際下手,一來可以確保適法性,二來挾著過半股權的決策,可說是萬無一失。
這波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就是以長榮國際的名義發布,透過吸納總管理部人員,順勢裁撤掉總管理部,直接打醒張國煒的總裁夢。而這也同時顯示,大房兄弟已經有相當的共識,包括張榮發的二子張國明、三子張國政,都選擇力挺大哥張國華。
從股權的角度來看,長榮國際這家百分之百由張氏家族持有的公司,未來將會成為長榮集團最高的決策核心。「其實,就像是過去的總管理處之於張榮發總裁一樣,未來誰接長榮國際董事長,誰就是長榮集團的最高決策者,等同於過去張榮發的角色。」親近長榮的人士指出,接下來張國華是否會接下長榮國際董座?張國明、張國政的事業版圖該怎麼分配?都將是觀察長榮集團後續發展的重要指標。
掌握長榮國際才具實權
大房應不致逼離張國煒
尤其,近年來長榮第三代已陸續進入集團內工作,張國華的兩個兒子張聖恩、張聖卓曾到海運事業實習,現在每天到長榮總部上班,直接跟在張國華身邊。
張國明的兒子張聖皓也進入集團內,與張聖恩兩人都是張榮發兩大基金會──財團法人張榮基金會與財團法人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的董事成員之一。
這兩個基金會共持有長榮國際近34%股權,其中張榮發基金會持股達28.86%,是單一最大股東,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董事成員除了原本的董事長張榮發之外,其餘張家人就是張國煒、張聖恩與張聖皓。「如果大房三兄弟能一直合作,就能決定長榮集團內一切大小事;但以後的事情還很難說,未來誰能主導基金會,下一代的子女要如何安排分配,這都是家族還要花心思協調的事。」市場人士觀察。
至於痛失總裁大位的張國煒,則將面臨長榮航空的董座保衛戰。從長榮航空的股權來看,雖然張國煒個人持有的英屬維京群島商華光投資公司,仍持有航空11.45%股權,是第三大股東;但同為大股東者,還有長榮國際持股12.17%,以及由長榮國際控股的長榮海運持股16.31%,張國政、張國明個人持股也各有1.94%和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