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國內,一○年底,日本總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藻谷浩介(Kosuke Motani),出版《通縮真面目:經濟隨著人口變化》(デスレの正体経済は「人口波」で動く),新書上架7個月就大賣50萬本,連當時日本首相菅直人都買了一本拜讀。
藻谷浩介的看法是,日本通縮與其說是貨幣問題,倒不如說是企業決策失誤與人口年齡造成的結構性問題。他覺得,日本企業如果可以生產出新型奢侈品,便可以誘使日本相對富裕、不斷增加的老年人去消費,企業也就可以支付給日本相對貧窮、不斷減少的年輕人更高的薪水。
日本家庭高達1500兆日圓(18兆美元)的儲蓄,大多掌握在老年人手中。對於將日本儲蓄釋出化為消費,藻谷並不樂觀。他指出,日本老年人存有「李爾王」情結,擔心把財產都分給子女,將會淪落悲慘下場。因此,他提倡修改稅法,鼓勵把財產留給孫兒,而不是子女。可是,他說,長壽的一個缺點就是,日本繼承財產的平均年齡高達67歲,已是不輕易花錢的年紀。
日銀前任總裁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是東京大學經濟學系畢業,隨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他認為,日本通縮的基本原因是日本潛在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長期下滑,而後者是因為勞工人數減少與生產力成長率下降所致。他堅持說,貨幣寬鬆雖然是緩和通縮壓力的重要手段,但並不足夠。
白川說,隨著壽命延長,大家都注重保健養生,日本健身俱樂部近年大為風行即為例證,他相信醫療照護、旅遊休閒的需求將成長,企業界應該把握這種商機。
他這種消極態度,看在初上任、亟欲大展身手的安倍晉三首相眼裡,當然是不能接受。後來,白川在任期還剩幾個月時便提前請辭,換上極為積極的黑田東彥。
打擊通縮政策盡出
減稅、消費券、QE及負利率
為了對抗通縮,日本政府歷年來採取的措施大致可分為減稅、消費券、貨幣量化寬鬆(QE)及負利率。
這一二十年,日本政府數度減稅,多為降低企業稅負以鼓勵投資,但內需不振,加上金融危機壓抑全球經濟,日本企業不想擴產或更新設備。銀行放款趨於謹慎,即使央行不斷挹注資金,企業貸款也無法成長。直接與民生相關的只有擴大所得減稅額度,但所省下的錢大多被國民拿去儲蓄,並沒有刺激到民間消費。
後來,日本政府嘗試直接發放消費券或現金,鼓勵購物及振興地方經濟。九九年小淵惠三首相推出「地域振興券」,符合條件的人可領2萬日圓,總共發出6000多億日圓。○八年麻生太郎首相推「定額給付金」,一般國民一人1萬2000日圓,65歲以上及18歲以下領2萬日圓,總額2兆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