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時候克服中國對台灣議題的不滿」
博思科談起兩岸與美國關係驟變的1970年代,與40年來維繫台美關係《臺灣關係法》。他指出,尼克森(Richard Nixon)總統1972年首度出訪中國之後,卡特(Jimmy Carter)總統1979年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卡特)向北京屈服」,答應斷絕與台灣的正式外交關係,並終止與中華民國政府簽署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博思科說,當時美國參眾兩院的國會議員震怒不已,並且幾乎一致通過《台灣關係法》取代《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以建立台美在外交、商貿與國安交流上的法源依據,卡特總統明白就算使用「否決權」,此法案仍會被國會多數議員強勢通過,便簽署了《台灣關係法》。
《台灣關係法》明訂:「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的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杯葛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博思科說,過去幾十年來,即使美國政府擔憂與中國反目而在兩岸議題上有所顧慮,美國國會兩黨始終展現對台灣民主的強烈支持,要求通過更政治性的法案,或是提供更具防禦性的武器來支持台灣。
博思科說,若美國國會向蔡英文總統致函邀訪,中國當然會感到憤怒,但美國是時候克服數十年來中國在台灣議題上所表達的不滿與施壓,「不能再拖延了」。他提出分析,有些人可能會擔憂這將給美中貿易談判帶來負面影響,但就算美中兩國正在針對某個雙邊議題進行商談,北京也從來不怕做出挑釁的事,例如目前北京羈押一名加拿大國民,並且威脅要將他處死,僅僅為了一件不相干的外交爭議。
去年就有議員呼籲邀請蔡總統赴國會演說
由於近年來中國的威脅遽增,美國國會保障台灣安全的聲浪更為高漲,去年便通過《台灣旅行法》,鼓勵台美的高層級官員進行正式交流,不久後美國就出現邀請蔡總統赴國會演說的聲浪,當時共和黨籍眾議員夏波(Steve Chabot)就在一場聽證會上當面呼籲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應執行《台灣旅行法》,讓蔡總統赴國會演說,並在白宮與川普會晤。
二戰期間,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派夫人蔣宋美齡於1943年2月訪美,爭取美國支持對日抗戰。蔣宋美齡當時赴國會發表演說,是亞洲女性的第一人,而蔣宋美齡不具官職,是以蔣介石個人使者的身分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