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6日邀農委會進行業務報告,立委聚焦農委會月初成立的財團法人農業政策研究中心,指出農委會現在找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全聯總裁徐重仁等在內的6人出任董事,不止多元性不足,更可能讓這個中心再次淪為「養老、人情、酬庸」的溫床。
3月初剛出爐的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董事名單,除了農委會主委陳志清、副主委陳文德是當然成員,其他民間農業團體代表及學者董事包括現任教台大動物科學技術系的陳保基、徐重仁、台灣好農農產電商平台執行長陳美娟、北大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方珍玲、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萬鍾汶、台大農經系教授陳郁蕙等6人。
蔡培慧:名單缺乏專業的多元性
民進黨立委蔡培慧指出,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的成立宗旨,是為了因應國際經貿情勢、全球氣候變遷及糧食安全等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農業政策研究,做為農業政策的諮詢智庫,促進台灣農村永續發展。然而,看看手中的董事名單,卻沒有農藝、園藝專業的人,更沒有合作農場、農會、水利會代表,「這些委員的專業有多元性嗎?」
蔡培慧也質疑,政策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除了要多元,也應該要和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相呼應,但現任委員的專業明顯偏重經濟面,是否代表未來農業政策只有賺錢導向?
同為民進黨的蘇震清也接棒質詢同一議題,認為這些委員一次任期就是3年,但有幾位專家學者看來不太適任。他說,如果這個機構成立的目的是為農業好,千萬不能變成陷入養老、人情、酬庸的地方。
農委會主委陳志清回應,名單的確是他決定的,現在政策研究中心的董監事還有2個名額,未來還會再找其他專業領域的學者和代表。
除了政策研究,另外也有委員關心農產經銷問題。前雲林縣長、現民進黨立委蘇治芬就批評,全台各地的農會現多著重信用部營運,產銷功能都大大弱化,農會總幹事也鮮少稱職扮演農業經理人的角色,「害我在當縣長的時候看到名單蓋章都蓋不下去。」蔡培慧則認為,農委會應思考以農產品為核心、發展在地經濟,像南投酒廠把在地生產的芭樂、柳地拿來釀酒,除了能避免生鮮產品產量過盛造成價格大跌,更可以用新方法行銷在地農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