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二千多個清真寺,很多成為阿訇毛拉們煽動反法國、反西方,給穆斯林青年洗腦的聖戰學校。比利時也同樣,很多清真寺成為傳播伊斯蘭意識形態的基地,甚至成為ISIS(伊斯蘭國)的講習所。莫倫貝克區的敘利亞教長、比利時「伊斯蘭中心」(CIB)創始人阿亞遲•巴桑姆就曾公開對記者說:「當死亡變得美麗時,……我們應該用自殺襲擊去警告法國。」巴桑姆毫不忌諱地揚言,「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應該用阿拉的律法管理。」也就是用ISIS的回教法統治世界。
但巴桑姆這種瘋子般的教士,就可以在比利時自由「傳教」,而且比利時政府強調多元文化、各教派平等,對清真寺也像對基督教堂一樣給予國家撥款支持。伊斯蘭教已成為比利時第二大宗教。
由於比利時的穆斯林超過半數在布魯塞爾,又在10萬居民的莫倫貝克行政區中一些社區占絕對多數(80%以上),所以這些社區簡直成了「國中之國」,完全伊斯蘭化,甚至成為聖戰份子的據點。巴黎恐襲案的主謀阿卜杜勒就來自莫倫貝克區(在巴黎被擊斃),另一主謀也在這個區藏匿,幾天前被抓獲。德國《世界報》曾報道,在歐洲多國推特上,支持「伊斯蘭國」的言論比例相當高,在比利時高達31%。
正由於這樣背景,比利時的聖戰份子按人口比例為歐洲之最。據英國「國際恐怖主義與政治暴力研究中心」(ICSR)的數字,從歐洲國家到敘利亞的聖戰份子,在每百萬人口中,比利時是40人,法國是18人,德國是7.5人,意大利是1.5人。
目前比利時的ISIS志願者超過500人,所占比例為歐洲國家最高,其中至少有五分之一是以莫倫貝克區為據點。所以比利時被稱為「歐洲聖戰者天堂」,莫倫貝克區是「伊斯蘭主義基地」。有這麼高比例的「聖戰份子」在那裡聚集,出事是早晚的。
第三,社會主義政策導致穆斯林高失業率。
這一點也跟法國很相似。比利時也是長期左派執政,熱衷社會主義,結果導致經濟滯緩,高失業率,而穆斯林青年首當其衝,難以找到工作。據官方數字,布魯塞爾的穆斯林的失業率達30%,年輕人更高達37%,是全國水平的3倍。
比利時的第一代穆斯林移民,很多勤奮工作。但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雖然失業,但熱衷社會主義的比利時有「慷慨」的福利制度,給他們提供了較為充足的生活保障,所以他們缺少動力(和壓力)像父母那樣去努力工作,而是坐享其成。數據顯示,這些移民每月領取的福利相當工作時收入的70-80%。有比利時研究者說,這些穆斯林青年整天無所事事,又有福利保障,就跑去清真寺,在那裡找到夥伴,共同抱怨比利時,詆毀西方,讚美真主阿拉。「更有很多穆斯林青年待在網絡聊天室裡,與外界的激進組織保持著聯系。」反正他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福利都由比利時人民的納稅款包了。對此這些穆斯林青年不僅不感恩,還對比利時「毫無國家認同感」,他們「在看似寧靜安逸的日常生活下卻醞釀著恐懼和暴力。」這跟法國的高福利養懶漢,游手好閑的阿拉伯青年不斷鬧事的情況非常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