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空汙問題專家遇上加拿大流行病理學家,兩者相遇究竟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為期28天的《南風攝影展》於台大社科院1樓長廊展出,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與國際流行病學聯合政策委員會現任主席Colin L. Soskolne(索柯林)針對「污染地區健康風險研究的倫理面向」進行討論。
先前已有系列演講的索柯林,於此次座談中舉例指出,加拿大煉鋼廠重金屬汙染物、德州農藥出產公司農民不知道農藥來源及蘇俄軍火煉鋼鋼鐵基地,對照南風攝影展中台西村民的故事,表示全球經濟體體系中,企業占有一個重要的一個角色,政策決策制定固然重要,然而科學倫理是其根基。「科學能讓政治人物擁有一個合理理性的決策基準。」但對於六輕汙染,近日已實地探訪的索柯林表示,「六輕需要的是更多行動」。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則以多年研究為例,如新竹香山綠牡蠣遭重金屬汙染,主要汙染源可以明確知道是上游兩間工廠,但汙染物質排放與危害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其實是不清楚的,「若沒科學數據依據政府也不會真正採取行動。」
但即使有了明確數據,也未必能讓政府採行動,杜文苓以詹長權的實驗結果,明確舉證六輕、中鋼為台灣PM2.5最大汙染源,但是否使政府改變政策,「結果是令人失望的,橋頭國小學生仍在離六輕距離很近的地方上課。」
「科學是讓政治人物有一個合理理性的決策基準」,但論文的發表有時會受到層層阻撓。杜文苓以台灣例子做說明,表示當一個研究資金來源來自廠商時,他們會要求學者不要把研究資料外洩,「但這又會面臨到一個倫理困境」,如果真的有影響,卻不能告訴居民。
杜文苓表示,有時當生產資訊不足時,也會影響判斷。「因為連工廠原料都不知道,即使知道工廠排放廢棄物,但完整性仍不足。」
杜文玲教授以《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為例,表示若能將當中會有什麼樣的物質入法、將資訊經費公,才可能真正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