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國道南下一路到台中烏日、彰化和美一帶,沿途除了綠油油的稻田美景,還有田地上面積不大、綠白鐵皮相間的農地工廠。
類似這種違法「農地種工廠」情況,全台面積約高達一萬三千多公頃,經濟部推估未登記工廠家數的約有六萬多家,目前提出申請登記的農地臨時工廠則有一萬一千餘家。
一年能拚出六百億元的產值
不過按照《工廠管理輔導法》《(工輔法》)規範,明年六月將是政府協助這些臨時工廠合法化的「大限」,若未完成合法程序,恐怕無法再取得登記證,將影響業者進出口、簽約以及工廠員工勞健保權益。
全台農地工廠最多的縣市當屬彰化、台中,尤其彰化申請臨時登記的農地工廠就有六千多家,大多座落在和美、鹿港,還延伸出番婆頂的「水五金」聚落,製作水龍頭零件,一年能拚出六百億元的產值。
彰化立委黃秀芳解釋,原則上農地不能蓋工廠,中部出現這麼多農地工廠也有其歷史背景。這是因為一九七○年代,當時台灣省主席謝東閔喊出「客廳即工廠」,鼓勵家庭代工,接單多了後,就開始在家旁邊的農地上搭建鐵皮屋,擺機台、做代工,台灣從這裡經濟起飛。
後來農地工廠漸多,一併在《工輔法》中規範,從三十四條、三十五條落日條款中不難窺見,原本立法希望農地工廠能隨著時代自然淘汰或轉型。
「沒想到台灣中小企業的生命力這麼強韌」,全國臨登工廠聯盟總幹事游美利指出,當年立《工輔法》原本認為農地工廠最後會自然消失,沒想到工廠最後蓬勃發展,不但歐洲自行車冠軍的輪胎在這裡生產,還有主攻北美市場車款的「帝寶車燈」也是從農地工廠做起,甚至有業者代工的商品登上亞馬遜網站熱銷。一旦工廠登記執照被取消,這些業者的訂單、簽約、出口都會出問題。
重汙染工業已輔導移出
但游美利也強調,目前只有低汙染工業才能存活在農地工廠上,一些重汙染工業不是外移就是被輔導入工業區,就是希望能讓工廠合法化或接受納管。
「全台農地工廠從業人員超過五、六十萬人,要是明年六月無法展延(登記),不只本勞,十幾萬的外勞將通通都被送出境!」在台中經營機械、腳踏車加工的鐵工廠業者劉金御氣憤地表示,政府之前對農地工廠的態度是「不告不理」,現在問題浮上檯面了,卻不負責任推說:「反對團體有意見」、「牽涉整體國家政策規畫」。
劉金御說,他們買不到工業區土地,政府說要規畫產業專區,又不知等到何年才能有個產業區落成,只能申請臨時登記,盼能就地輔導,至少以前在這塊土地上的工廠繼續運行。
他又表示,現在很多工廠用的地都是「特農地」,他們若要求變更地目,恐又被罵炒地皮,希望政府能用特許的方式,讓以前就存在的工廠繼續做,等之後不做了再將農地恢復原狀,或是產業園區建構完成再轉入,這是對業者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