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貿易行會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它們擁有數十億英鎊的資產。但它們是否忘記了初衷之一——把錢花在公益事業上?
倫敦的金融城也是個古老的中心。在玻璃摩天大樓之間,有一些看上去非常宏偉的低層建築大廳,它為找到這座城市的一部分不為人知的財富寶藏提供了一個線索。
倫敦金融城的同業公會曾經一度是個大雜燴,包括游說組織、監管機構和工會。現在它們變成了大不一樣的組織,也專注於獎學金、教育和慈善。
它們代表了曾經主導倫敦的老行業。很多從名字看就容易辨認,比如屠夫行會,他們可以追溯到公元975年,還有魚販。
還有一些名字是已經消失的交易,比如針線布匹和制弓,它們過去主要從事布匹和長弓交易。所有的行會都會為它們的商品制定標凖,並經常對它們所在城市的有關貿易擁有專營權,從而延伸到掌握運用其政治權力。
它們工作的另一面是福利和慈善,包括為已故成員舉行葬禮、為窮人建立醫院和住家。
如今,它們坐擁上百億英鎊的資產。這些資產是數十世紀以來由其成員捐贈的,其中包括前倫敦金融城市長迪克.惠廷頓的財富。
早在 1884年,經過一個皇家委員會的調查後,它們就被勒令在公益事業上花費更多的錢,否則就有可能面臨解散。
但他們做到這點了嗎?他們現在也是這麼做的嗎?
大衛.費里斯是酒業行會的成員,對這些行會的歷史與潛力很有興趣。他認為它們現在做得很不夠。
紳士俱樂部
他說:「我最喜歡它們的方面是:這些是很古老的機構,仍然很有活力地存在至今,並傳承著古老的優秀傳統。它們是文化瑰寶。」
然而,他說在這些最古老的機構中,有不少已經忘記了它們從中世紀以來的立身之本之一:公益。
他說:「它們大約從1700年開始就變成了紳士俱樂部。而且它們還擁有巨富。」
費里斯先生認為,這些古老的機構可能並沒有發揮出它們的社會作用。
其中許多機構都投資於上市的公司裡。有些機構擁有大量土地產權。其中最富有的是布匹行會,他們在科文特花園擁有許多條街的地產。
無公開帳目
商業地產數據公司 Datscha的數據顯示,事實上,布匹和金匠行會分別是倫敦第55大和第73大的地主。在倫敦,它們是比英國第二大連鎖超市Sainsbury's或者英國國家電網更大的土地所有者。
但這些公司不必向公眾公開賬目,許多老機構也不必提供賬目。
儘管如此,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調查還是從公開資料中發現,涉及到8家公司及其慈善機構分支一部分資產的公共記錄顯示出11億英鎊(新台幣440億)的資產。費里斯先生估計,倫敦110家同業公會公司的總資產加起來至少價值50億英鎊(新台幣2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