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環保署長在回答立委針對處理德翔台北貨輪汙染海域不力提出質詢時,再度提到需要有「海洋事務委員會」一起處理,讓「海洋事務委員會」再度成為話題。
該委員會原計畫於七月四日正式成立,也部分呼應了外界認為海洋事務範圍相當廣泛需要有專責機構進行統合發揮系統化效能,才能讓海洋得以永續開發利用的要求;該委員會下設三級機關「海巡署」、「海洋保育署」,以及三級研究機構「國家海洋發展研究院」,相較於其他海洋國家規模與格局明顯太小,難以因應日益複雜詭譎的海洋事務;尤其科技是海洋事務處理和發展的核心,卻未將具有研究試驗船與大批海洋研究高端人力的水試所納入,反將其歸屬到未來的農業部,日前行政院農委會又新成立財團法人水產科技研究所與現有水試所業務多項重疊,體制上的紊亂已經影響到水試所的研究士氣,不利未來海洋養殖以及漁業技術的開發和海洋資源管理利用;綠營民代、媒體和名嘴痛批「農業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之不當,卻忽略上述問題的嚴重性令人不解。
目前的「海洋事務委員會」確實如段委員所言並未全面考量中央機關設置與行政資源分配的合理性,即便成立亦問題重重,若能等新政府成立針對「海洋事務委員會」位階、各機關間職責劃分(如此次船舶漏油處理)整合以及水試所、水產科技研究所納編做更進一步討論修正,相信對於台灣在因應未來海洋時代來臨有正面的意義。
更重要的是海洋經濟(又稱藍色經濟)已經成為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全球海洋每年的經濟產值約2.5兆美元(約台幣77兆)且每年以平均11﹪的速度增加,預估到2020年產值將到達3兆美元。為此先進國家乃依各自特色積極發展海洋經濟,例如日本政府將發展重心放在港口及海運業、沿海旅遊業、海洋漁業以及海洋油氣業等四大產業(占總產值70﹪)展現成為海洋經濟大國的企圖心;美國海洋經濟總值為258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大約4.4%超過農業,發展重點則放在採礦、休閒旅遊與海上運輸,海洋經濟從業人員達277萬人。
而台灣四面環海坐擁金山而不自知,也缺乏總體海洋發展戰略,海洋經濟發展亦遠落後週邊國家(包括海洋養殖、海洋風力發電、藻類生質能源開發等),養殖及捕撈漁業也遭到限縮;未來新的執政團隊若不想過度依賴中國出路就在海洋,政府除了積極透過區域經貿合作開拓外銷市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外匯外,如何在激烈的海洋競逐中找到利基和有利的定位開創新商機,也是我們重新思考「海洋事務委員會」組織定位與功能的另一重點,別只在乎海洋保育!
*作者為農業博士,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農漁業雜誌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