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鐧」是一種武器?「鞭」還有分硬跟軟?揭秘古代十大奇門兵器:武士刀剋星竟是這個…

2019-07-11 13:45

? 人氣

判官筆(圖/豐富文化提供)
戟(圖/豐富文化提供)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暗器總是出其不意地取人性命,其中最常在武俠電影出現的就是飛針和袖箭。袖箭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到清朝才廣泛使用,其原理就是在管子裡裝上彈簧,將小小的短箭從管口壓進去後扣住彈簧,只要按機關就能射出短箭,因為體積小而可以輕鬆地藏在身上,出其不意的偷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袖箭(圖/豐富文化提供)
袖箭(圖/豐富文化提供)

看!是鳥!不對,是炸彈

古代的射擊系武器是間接利用火藥,透過爆炸時產生的反作用力擊發箭矢、攻擊敵人,我們常說的「一窩蜂」其實就是一種筒裝多發火箭的武器。古人將很多箭矢裝上沖天炮放到筒中、統一拉出引線,點火之後筒裡的箭就會一起射出去,聲勢驚人。

還有一種火箭叫做「神火飛鴉」,是火箭結合風箏的武器,利用兩側的火藥推進,等到引線燒完裝在鳥身中的炸藥就會爆炸,據說神火飛鴉最遠能飛2、300公尺,常用於對敵軍的兵器庫或糧倉縱火。

神火飛鴉(圖/豐富出版提供)
神火飛鴉(圖/豐富出版提供)

台北凱道常見「古董」

每逢抗議遊行凱道上就會出現拒馬大展,但你知道拒馬從以前就是很好的防守工具嗎?古時候的拒馬很簡單,就是由三支槍或是削尖的竹木搭成,主要是用來阻擋騎著馬的騎兵,當馬匹碰上這些尖銳的防句就會受驚嚇後退,把人從馬背上甩下來。然而演變至今,拒馬都用來擋人了。

和拒馬有著同樣功能的蒺藜和鹿角木也常用於作戰,都是讓馬匹受痛而驚起,只是這兩者體積較小,蒺藜經常撒在地上,馬匹踩到後把人甩下來也可能甩在這些刺刺的鐵器上,想想就很痛。

拒馬(圖/豐富出版提供)
拒馬(圖/豐富出版提供)

以倭寇的刀對抗倭寇

明朝時,沿海倭寇進犯,當時的日本武士刀已經發展得精良,中國的兵器不敵這些長度適中又敏捷的武器,於是名將戚繼光就研究了日本武士刀,並根據武士刀中的大太刀做改良,就是所謂的「苗刀」。他還根據這把需要雙手握住的刀創造了一套刀法,叫做「辛酉刀法」,大大提升了對抗倭寇的能力,因此苗刀又稱「戚家刀」。

苗刀(圖/百度百科)
苗刀(圖/百度百科)

穿著紙糊的盔甲上戰場

唐宋時期,前線戰士拋下沉重的鐵製盔甲,穿上了紙糊的「紙甲」衝向敵人。紙糊的盔甲可以保護身體嗎?答案是肯定的,這些紙張浸濕後逐漸疊合踏實,重複疊成厚厚的一層再曬乾就會變得堅韌,不但輕便、成本低,因為泡過水也不怕火燒,最重要的是弓箭無法一箭射穿,雖然不能很好地對抗刀劍,但比起厚重、昂貴還會生鏽的鐵甲,唐宋的人比較喜歡這款紙甲。

圈圈型武器

中國傳統兵器還有一種的外型十分奇特,是環狀的鐵器,像是《封神演義》裡哪吒拿的乾坤圈就是這種武器,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先鎖住對方的兵器再攻擊,但攻擊範圍比較小。環又分成無鋒金環和有力刃的環,前者就是拿來砸人的鈍器,後者就能以利刃傷人,但也很容易傷到自己。

環通常都是成對使用,另一種與環類似的子午鴛鴦鉞是呈爻字形,又月鹿角刀、日月乾坤劍等別名,傳說是由清代八卦掌宗師董海川所傳下的。雙鉞的造型可攻可守,不過也是屬於近戰又容易自傷型武器。

子午鴛鴦月(圖/豐富文化提供)
子午鴛鴦月(圖/豐富文化提供)

中國的傳統兵器多得讓人眼花撩亂,各有其優缺點,雖然一大部分已經成為傳說,但還有許多融入在我們生活之中,像是大刀、槍等等,都常在傳統藝術中出現而我們卻不了解,實在有些可惜。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佳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