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房客》前半段的部分其實就是依造小說照本宣科,只是它前進速度非常快,將很多小說前面鋪陳的部分粗略(甚至省略)帶過,例如在小說中,房東選擇房客是有他的邏輯性,他選擇的多半都是「他的劇本用得到的人物」,或者是「有讓他想窺探的」,但電影卻選擇將這部分刪去,我認為是很可惜的,因為這樣做,就無法讓沒看過小說的觀眾了解房東選擇他們的心理要素是什麼,這對一本算是主打人性、犯罪心理的小說來說,其實很傷。
而每個房客的個性都原汁原味重現,只是像這樣的群戲電影,難免會碰上誰戲分多誰戲分少的問題,就連要顧及每個角色都得費盡心思,在電影版中,雖然導演盡力安排每個角色出場次數或者戲份相當,可實際上會造成有很多小說擁有的東西被遺忘掉。
例如王先生和王小妹的故事,小說中是房東運用春藥,一天加一點一天加一點的方式,循序漸進去「激發」王先生對於自己女兒的慾望,他過程中的掙扎、懊悔是最精采的部分,可電影就是簡單用一場王先生躺在王小妹旁邊偷偷摸摸打手槍的戲碼,簡單帶出且帶過王先生對王小妹的慾望,這兩個人應該是本片篇幅最少的可憐角色。
但是,最令我覺得有些失望的,就是穎如這個女子,有看過小說的人應該都知道,穎如可以說是整本書的靈魂人物,少了她可看性可以說是大打折扣,而她在小說中那種優雅從容,卻又心思慎密的森冷形象,足以讓人打從心底發麻,甚至厭惡起這個角色,不過在電影中我卻覺得少了一味,在戲份上或許為了顧及對等,所以壓縮到了她的發揮空間,以至於在小說中佔了極大位置的穎如,在電影中竟變成和他人無異的「普通房客」。
而且我自己是覺得邵雨薇盡力了,盡力想要將穎如詮釋好,我是相信她的演技的,可在電影裡頭,她看起來很像是為了要維持住穎如的樣子變得很刻意,加上她長得好像過去的BY2...…讓我看電影的時候一直出神,想說她何時要跳有沒有、有沒有。
在劇情的部分,故事發展基本上都跟小說所差無異,有所不同的就是在結尾的部分,至於有什麼差別,就留給你自己進戲院看了。
若只單提電影版《樓下的房客》,我覺得本片「質感」非常好,看得出在美術、場景下了不少功夫,運鏡方式、氣氛營造以及剪接方式也很用心,而中後段那場「交響樂」則將觀眾情緒推升至高點,可以說是一個巧妙的安排,但說老實話,在看前半段的時候,我心裡只想著「沒想到這本小說拍成電影會這麼無聊」,因為有太多太多心理對白、攻防戰,讓很多畫面看起來就像是一張圖配一旁白那樣子的感覺,如果沒有配樂幫助牽動觀眾情緒,實在是有可能會睡著。
而演員的部份我認為飾演老張的莊凱勛以及柏彥的侯彥西表現最精彩,而飾演陳小姐的李杏則讓我驚艷,任達華有點敗在口音,至於邵雨薇則沒有突出表現,可惜了。
假設《樓下的房客》小說版有九十分,那麼電影版可能只有七十分(有可能是因為我太喜歡小說了,所以本身就有些偏頗),不過各自有各自的優點,畢竟電影可以直接給觀眾「畫面」,而不像小說只有「文字」讓觀眾自己去解讀。
但電影版我自己認為很大的問題是,行進速度過快,沒有留給觀眾醞釀情緒的時間,觀眾都還不熟悉每個角色的黑暗面時,就這樣直接爆發,雖然有達到效果(每個人心底慾望爆發),可救世會讓人有種一閃而過的空虛感。撇除小說不管,《樓下的房客》在國片來說,已經比很多電影要表現的突出,也是少見的類型題材,能夠拍成這樣,光是畫面、氣氛就滿值得進戲院一看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原文標題:《樓下的房客》,樓下之上,樓上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