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的彎曲牽涉到膕繩肌(腿部的曲肌)的收縮。股四頭肌是對抗地心引力的伸肌,也是膕繩肌的拮抗肌,此時的股四頭肌無法有足夠的收縮力量,以至於無法伸直膝蓋。屈肌的收縮會抑制與其拮抗的伸肌(即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所以在一開始的反應結束前,無法移動位置。一開始抑制伸肌時,會出現各種與恐懼伴隨在一起的感覺,乍看之下很奇怪,因為我們會以為這種情形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讓動物盡可能快速逃離危險。其實不然,當驚嚇的刺激來源太接近或太劇烈時,會引發曲肌的全面收縮,而曲肌最初的收縮會促使伸肌的伸張反射(stretch reflex)開始運作,而在逃跑時能得到更大的力量。另一方面,一開始的曲肌收縮也讓動物在危險過於接近時,可以僵住不動或裝死。身體所有其他的變動都是血中腎上腺素濃度增加所造成的,為心臟和其他肌肉可能需要的劇烈活動做好準備。
新生嬰兒對緩慢、輕微的外在刺激其實是不敏感的,剛出生時,對輕微的作用、噪音、味道,甚至中度的捏擰,都沒什麼反應。但如果突然被浸入很冷或很熱的水裡,則會有劇烈反應。如果突然降低高度,或是支撐的力量突然離開,我們會觀察到所有曲肌的劇烈收縮,伴隨著呼吸暫停,接下來就是號啕大哭、脈搏加速,以及全身血管運動作用的混亂,也就是脈搏變化、流汗等等。
新生兒失去支撐力量的反應,與成人受到驚嚇或恐懼時的反應非常相似。這種墜落反應在出生時就存在了,亦即是先天的,不受個人經驗影響,因此可以說墜落反應是一種本能。
達爾文寫了一本小書《人及動物之表情》(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雖然有一些不精確之處,但仍是非常重要的書,我認為它早晚會被視為心理學在這方面的第一本可靠著作。這本小書談到許多與動物表情有關的事實,遠多於許多當代心理學論著。達爾文在書中描述恐懼的姿態有低頭、俯身、曲膝等等,其實都是站姿下所有曲肌全面收縮的情形。
除了突然改變空間位置之外,新生嬰兒身上不會出現成人恐懼時產生的反應。但當嬰兒聽力開始增進時,也就是出生後大約三週時,就會對非常響亮的聲音產生這種反應。刺激越強大,就越會根據某些生理原則擴散、放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所以手掌被重重捏住時,會反射性地抽回去,如果捏住的力量更大,手掌無法移動時,另一隻手臂就會抽動。如果刺激變得更激烈或巨大時,雙腿和全身都會產生反應。
敏考夫斯基(M. A. Minkovsky)發現人類胚胎的整個神經系統有極度的放射現象,也就是激發點會散播開來。比如刮一下腳板,整個肌肉系統、身軀、頸部和頭部都會反應。新生兒激發點散播開來的情形也比成人更強烈。非常巨大的聲音會激發第八對顱神經的耳蝸分枝,激發的現象會滿溢而出,影響同一條神經的前庭分枝。這種放射在成人不是發生於神經,而是神經的第一個轉接站,甚至在更高的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