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體報道說教宗稱大約2%的天主教神父有戀童癖好。但從整個社會來看,這個數據有代表性嗎?
「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有戀童癖,因此也就很難得出一個可靠的估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性行為科學家與心理學家詹姆斯·坎托爾(James Cantor)醫生說。
「比如在人群中選200人,在他們身上裝上探測器,給他們同時看成年人與小孩兒的照片,看多少人對小孩兒有反應,這實在是大不道德。」
什麼是「戀童癖」?
不過,一位名叫麥克爾‧斯圖(Michael Seto)的醫生做過嘗試。斯圖醫生是皇家渥太華醫療集團的臨牀與法醫心理學家。
六年前,斯圖醫生曾經寫過一本書。在這本書中,他將普通人群中的戀童癖人群估計為5%。
他的這一估計,是基於一個在德國、挪威和芬蘭的統計得出的。統計過程中,他問受訪者,他們是否對兒童有過任何性幻想,或者是否曾經和兒童發生過性關係。
但斯圖強調,這個5%的數據是最高估計值,且這項研究局限於其所揭示的內容。
「這些調查者沒有包括的,是關於他們(性)幻想的強度,是否重覆地想。一些人或許會說,『是的』,因為他們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我們對戀童癖的理解是,某個人持續不斷地對兒童有著性幻想。」
如今,在有了更充分的數據和嚴謹的研究方法後,斯圖醫生將他的這一估計修正至人口中的1%。他表示,這是一個有根據的猜測。
有多少「戀童癖」?
不過,一個問題是,對「戀童癖」這個詞的理解,因人而異。
「對普通人來說,對18或者20歲的小孩感興趣是十分普遍的,」坎托爾認為,如果我們將某個對14歲或者以下的小孩感興趣的人定義為戀童癖,那麼這個數字可能會高達2%。
「若我們使用一個非常嚴格的定義,說戀童癖僅指那些對青春期前的兒童感興趣的人,那麼總人數或許不超過人口中的1%。」
「戀童癖」這個詞經常用在某個對16歲以下小孩實施性虐待的人身上。但考慮到在一些國家,甚至是一些美國的州,16歲以下的人是可以結婚的,那麼這樣的定義可能不被所有人接受。
但在臨牀上,對於「戀童癖」的定義是有共識的。斯圖醫生和他的同事們認為,戀童癖指的是某個對與青春期前兒童發生性關係感興趣的成年人。「前青春期」通常指的是那些11、12歲以下的兒童。
不過,專家指出,無論這一定義的使用有多普遍,你總可能在一大群人中發現戀童癖者。他們或許是政客,或許是娛樂明星,亦或是天主教牧師。
誰是「戀童癖」?
需要指出的是,戀童癖不只發生在男人中,一些女人也可能對兒童產生性幻想。不過研究發現,女性戀童癖並不如男性那麼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