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萬年國考生的逆襲復仇
南方世族消亡了,那北方呢?北方的世族從魏晉一路到隋唐,漸漸形成了以注重儒家經學的「山東士族」及胡漢混血、提倡文武全才的「關隴集團」。雖然在隋唐時代已經廢除了九品官人法,但這兩大集團仍是對政局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當時的讀書人只要是出自士族,都會把出身郡望掛在嘴邊炫耀。
而這兩大集團中的山東士族,對於自身門當戶對及血統純正,根本就已經到了跩上天的地步了,他們對於門第的要求,連唐朝的皇室都看不上眼,寧願將女兒嫁給一個出身望族的九品小官,也不想當皇親國戚。李唐皇室對他們來說學識低落又胡人混血,根本是不識字兼沒衛生,完全是拒絕往來戶。
不過囂張沒落魄得久,在唐朝末年一個萬年國考生黃巢,因為一直考不上而非常憤世「我考不上國考,就把政府給拆了!」他後來起兵造反引爆一場階級戰爭,四處洗劫屠戮、甚至還吃人肉,尤其是那些家裡超有錢的門閥世族更是遭到報復性屠殺。朝中文武百官,不論是山東士族還是關隴集團,全都被推入黃河當魚飼料,最後在唐末到五代的戰亂中幾盡死絕,即使有留下後人,也不太提起從東漢到唐朝數百年間的榮耀。
雖然世族不再,但還是有「郡望堂號」
唐朝滅亡以後,這樣的士族體制的實質影響力不復存在,但還是保留下來了象徵性的「郡望」,一直流傳到現在,保留在哪呢?
清明回鄉掃墓的時候,應該會注意到許多墓碑上都會寫著「滎陽」、「天水」、「河間」等等郡望堂號,這些多半是這個姓氏、宗族著名的發祥地,大多是秦漢時代的郡名。
不過同一個堂號可能會被許多姓氏使用(同個郡有許多大宗族),像是隴西堂就有李、董、彭等數個姓氏使用;同一個姓氏可能也有不同的堂號(同姓宗族開枝散葉),像是張姓就有河清、武威等等數十個。演變到後來,個宗族都有自己增訂的傳統或另立的新堂號,就不只是以「郡望」為堂號了,系統十分繁雜。而台灣因為是移民社會又經歷過日本統治,墓碑上的堂號又有了截然不同的發展(下略五千字)。
所以「地名+人名」梗,不只是PTT歷久不衰的流行語,更是在千年來的歷史中都有重要的影響喔!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