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件事情過不去,就是我從來沒幫我爸洗過褲子,現在卻要洗公公的工作褲。」朋友淡淡說了她最近心裡卡關的事。「雖然我從不覺得生兒子很珍貴,可是最近看著兒子就會覺得,他長大後還是會留在身邊,女兒就是要去別人家裡幫忙做事呀。」朋友接著說。
「那如果是幫忙洗婆婆的衣服,妳也會過不去嗎? 反正妳以前也洗過妳媽的衣服,不是嗎? 妳只是沒洗過妳爸的褲子而已,所以,妳現在要讓女兒洗過全家的衣服,以後才不會遇到妳現在的狀況。」我說著。而朋友白了我一眼。
「而且兒子長大後要出去,妳攔也攔不住,怎麼可能留在身邊! 洗公公的褲子,只是家事的一部分,別愈想愈委屈了,沒必要放大它,不然妳這週末回娘家,趕快把以前沒做過的家事都做了,這樣心情就不會那麼卡了。」我接著說。
朋友終於笑了,眉頭放鬆不少,雖然是個爛方法,但並非不可行,只要心裡舒坦點,都是好解方。
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生命經驗而有不同的體悟,朋友的夫家是個傳統的務農家庭,公婆忙農耕,丈夫出外賣農產品,她的工作就是打理家務、帶孩子,全家人分工、各司其職,家裡的事婆婆說了算,最近是收成的季節,農作更繁重,家務重新分配,婆婆便要她幫忙洗衣服,「洗公公的褲子事件」就是這樣來的。
我想著,若是朋友有自己的工作,不是全職主婦,是否就沒有這樣的疙瘩?也許她可以不用洗衣服,但很有可能還是要分擔其他的家務,或是支付家用,總之會有別的工作,例如:洗婆婆的內褲?洗妯娌的內衣?當我未婚時,曾以為女人有錢、有工作,就是一切,就能和男人平起平坐。結了婚後,發現真實並非如此……
我有個同學是整型醫師,先生是外科醫生,她常在臉書抱怨,老公對於家務、帶小孩全都不分擔,雖然家用支出是一人出一半,可是出遊旅行的事前做功課、訂房訂票、購買家電、家俱的比價採買等,都是她一個人在忙,老公的意見又特別多,有時還會哭窮不付錢,她也只好自己全部支付。
「女人哪,就是得多做啦!」我的前同事,二個孩子的媽,曾豁達地說著。我不認同這個說法,但我的「不接受」似乎是種自欺欺人的逃避,那又如何?這的確是多數已婚婦女的生活常態。
換個角度看,很多女孩談戀愛時,在家裡連內褲都丟給媽媽洗,自己卻不時跑去男友宿舍,蹲在地上幫男朋友手洗衣服,那時怎麼不會感慨呢?若能因為愛男友而幫他洗衣服,為何婚後,卻不能愛屋及烏,心甘情願洗公公的褲子?因為戀愛時是自己自願,偶爾才洗一次,但現在洗公公的褲子卻是婆婆分配,是在婚姻中的不得已,是天天都要洗。